金燈仙蹤(下卷)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金燈仙蹤(下卷)(1 / 2)

金燈仙蹤

下卷仙花濟世續醫魂

第一回江南煙雨逢濕疫金燈清濁顯奇功

青玄與李念祖整理完《金燈藥錄》初卷,料定石泉村暫無大礙,便決意攜殘卷雲遊江南。傳聞江南水鄉多濕熱之疾,民間或藏金燈花相關的藥用實踐,亦有望尋得醫錄散佚的篇章。二人曉行夜宿,不日便抵達江南蘇州府地界。

此時正值梅雨季,連日陰雨綿綿,空氣濕熱黏膩,蘇州城外的楓橋村忽遭濕溫疫病侵襲。患者初起惡寒發熱,繼而身熱不揚,胸悶腹脹,舌苔白膩如積粉,小便短赤。村中老醫胡先生按尋常風寒施治,投以麻黃、桂枝等辛溫之藥,非但無效,反致病情加重,每日都有村民病倒,一時間人心惶惶。

青玄與念祖剛入村口,便見數位村民抬著擔架匆匆而過,擔架上的患者麵色萎黃,氣息微弱。念祖上前詢問,得知疫情原委,急忙告知青玄。二人尋至胡先生家中,見其正對著藥方愁眉不展。青玄拱手道:“胡先生,晚輩青玄,聽聞村中疫疾棘手,願儘綿薄之力。”胡先生見二人風塵仆仆,雖衣著樸素,卻氣度不凡,便歎道:“先生若有良方,還請賜教。此疫怪異,患者寒熱交織,胸腹痞悶,我用溫散之藥,反使熱勢內陷,實在無計可施。”

青玄隨胡先生前往病患家中診察,觸患者肌膚黏膩,聞其口中有穢濁之氣,診脈濡緩而數,沉思道:“此乃濕溫之證,濕熱氤氳,阻滯三焦,非風寒可比。若用辛溫之藥,猶如火上澆油,隻會助長濕熱;若單用寒涼,又恐濕邪凝滯,難以祛除。需以清熱化濕、宣暢氣機為要。”

胡先生問道:“不知先生欲用何藥?江南濕熱之地,尋常清熱藥恐難奏效。”青玄笑道:“晚輩恰有一味良藥,可解此困。”說罷從藥簍中取出金燈花瓣,“此花性寒,味酸苦,既能清解濕熱之毒,又能宣通三焦氣機,正是濕溫證的對症之藥。”

遂開方劑:以金燈花三錢為君,清熱化濕;臣以蘆根五錢、滑石四錢,清利濕熱,生津止渴;佐以藿香三錢、佩蘭三錢,芳香化濁,醒脾和中;再加厚樸二錢、半夏二錢,行氣除滿,燥濕化痰;使以甘草一錢調和諸藥。囑患者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溫服。

念祖在旁記錄,不解問道:“先生,此證濕邪偏重,金燈花性寒,何以不懼其助濕?”青玄解釋道:“濕溫之證,濕熱膠結,需清熱與化濕並舉。金燈花雖寒,但其味酸苦,酸能收斂,苦能燥濕,並非純然寒涼之品。再配伍藿香、佩蘭之芳香化濕,滑石、蘆根之淡滲利濕,可使濕熱分消,邪有出路。此便是‘濕熱兩分’之法,源於民間醫者對濕熱病症的長期實踐總結,雖未見於大部醫籍,卻最是實用。”

胡先生半信半疑,先取此方施治於一名重症患者。次日清晨,患者家屬前來報喜,言患者服藥後,腹中作響,小便增多,身熱稍退,已能進食稀粥。胡先生大喜,忙依方配藥,分發給村中患者。不出五日,疫勢漸平,患者多已痊愈。

楓橋村村民感念二人恩情,設宴款待。席間,胡先生取出一本祖傳的《江南農桑醫話》,道:“先生所用金燈花,我曾在這本農書中見過記載,言‘江南澤畔偶生金燈,可治夏月濕熱瘴氣’,隻是從未敢試用。今日見先生妙手,才知此花真乃神藥。”青玄接過農書,翻閱之下,果然在“草木藥用”篇中找到關於金燈花的記載,雖寥寥數語,卻與《金燈藥錄》殘卷中“主濕熱壅滯”的記述相合。他欣喜道:“此便是‘口傳知識’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農書雖非醫籍,卻記錄了民間實踐的精華,為補全《金燈藥錄》又添一證。”

待江南疫事平定,青玄與念祖辭彆胡先生,繼續南行。臨行前,胡先生將《江南農桑醫話》贈予二人,歎道:“醫道無界,願此書記載的民間智慧,能助先生補全醫錄,造福更多百姓。”

第二回繡閣深閨藏痼疾花汁疏肝化瘀痕

二人離開蘇州,一路向南,抵達越州府。越州自古文風鼎盛,商賈雲集,城中富戶眾多。這日,二人在街邊設攤義診,忽有一頂華麗的轎子停在攤前,轎中走出一位管家模樣的人,恭敬道:“二位先生,我家夫人身患頑疾,遍請名醫無效,聽聞二位醫術高明,懇請移步府中診治。”

隨管家至一處深宅大院,隻見朱門雕梁,庭院雅致,正是越州富商沈萬山府。入內堂,見一位年約三十的婦人臥於榻上,麵色晦暗,眉間鎖著愁緒。婦人見二人前來,微微欠身,聲音細弱:“有勞二位先生。”

青玄上前診脈,見其脈象弦澀,觀其舌苔薄黃,問道:“夫人平日是否常感胸脅脹痛,情緒煩躁,月經亦不調?”婦人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點頭道:“先生所言極是。我這病已有三年,每逢經期,腹痛如絞,經量甚少,色紫暗有塊,平日裡胸悶噯氣,夜不能寐,吃過無數湯藥,卻不見好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旁的沈萬山歎道:“內子自三年前小女夭折後,便鬱鬱寡歡,日漸成疾。城中名醫都說是什麼‘肝鬱氣滯’,開了不少疏肝的藥方,卻收效甚微。”

青玄沉吟道:“夫人此症,確是肝鬱日久,化火傷陰,兼有瘀血內阻。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夫人情誌不舒,肝氣鬱結,氣機阻滯則胸脅脹痛;氣滯則血瘀,瘀血阻滯胞宮,故月經不調,痛經不止;肝鬱化火,上擾心神,則煩躁失眠。先前醫者隻知疏肝,卻未清其鬱火,化其瘀血,故而難愈。”

念祖問道:“先生,那當以何藥施治?”青玄道:“需以疏肝理氣、清熱瀉火、活血化瘀為法。金燈花性寒,能清肝火,散鬱結,可為此方之君;輔以柴胡三錢疏肝解鬱,當歸三錢、川芎二錢活血化瘀,赤芍三錢清熱涼血,桃仁二錢、紅花一錢破血行滯;再加香附二錢理氣止痛,生地三錢滋陰降火;甘草一錢調和諸藥。水煎服,每日一劑。此外,需取新鮮金燈花汁,調入少許蜂蜜,每日晨起空腹服一勺,以增強清熱散瘀之效。”

沈萬山聞言,忙命人按方抓藥。婦人服藥五日,便覺胸脅脹痛減輕,情緒也平和了許多;半月後,經期來臨,腹痛大為緩解,經量增多,血塊減少;連服一月,諸症皆消,麵色也漸漸紅潤起來。

這日,婦人親自來到診室,向二人致謝,遞上一個錦盒,道:“先生救我性命,無以為報。此盒中是先父留下的一本《閨閣醫案》,記錄了許多婦人病症的診治之法,其中有一則‘花汁療鬱’的記載,與先生所用金燈花汁之法相似,或許對先生補全醫錄有用。”

青玄打開錦盒,見《閨閣醫案》字跡娟秀,其中果然記載:“婦人多鬱,鬱久化火,可用錦燈籠花汁,調蜜服之,清鬱火,散瘀滯,屢試不爽。”青玄大喜,道:“夫人所賜醫案,真是雪中送炭!此記載印證了金燈花在婦科病症中的應用,是民間女性醫者實踐經驗的結晶,填補了《金燈藥錄》在婦人病治療上的空白。”

原來,婦人的先父曾是越州有名的女科醫者,因女子行醫不便,多在閨閣中為女眷診治,其經驗多記錄於《閨閣醫案》中,未對外流傳。此次婦人感念青玄救命之恩,便將醫案相贈。

離開沈府時,沈萬山以重金相謝,青玄婉拒道:“醫者行醫,為的是救死扶傷,而非金銀。若沈老爺有心,不如多資助貧苦百姓就醫,便是對我們最好的答謝。”沈萬山聞言,深為敬佩,遂在越州城中開設藥鋪,施藥濟貧,一時傳為美談。

第三回瘴癘突變陷危局辨證改方救危亡

青玄與念祖攜《閨閣醫案》繼續南行,一路收集金燈花的藥用案例,補全《金燈藥錄》。行至嶺南地界,此地山高林密,瘴氣彌漫,素有“嶺南多毒”之說。二人剛入欽州府,便聽聞當地爆發瘴疫,與尋常瘴氣不同,患者初起寒熱往來,如瘧狀,繼而高熱不退,神昏譫語,皮膚出現紫斑,病情進展極快,死亡率極高。

當地知州張大人正愁無計可施,聽聞青玄、念祖醫術高明,親自派人將二人請至府衙。張大人麵色焦急道:“二位先生,此瘴疫來勢凶猛,城中醫者用青蒿、常山等治瘧之藥,皆無效果,百姓傷亡慘重,還請先生速速想辦法!”

青玄與念祖即刻前往疫區診治。隻見城中街道冷清,家家戶戶閉門不出,偶爾有擔架抬著患者前往臨時醫棚,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腥穢之氣。二人來到醫棚,見一名患者正高熱抽搐,皮膚紫斑密布,氣息微弱。青玄診其脈象,洪數而疾,觀其舌質紫暗,苔焦黑,歎道:“此非尋常瘴疫,乃是‘熱毒瘴’,瘴氣與熱毒交織,內陷營血,擾動心神,若不及時救治,患者不出三日便會殞命。”

念祖道:“先生,此前我們在江南治濕溫,用金燈花清熱化濕,此次熱毒熾盛,可否以金燈花為君,加重清熱之力?”青玄點頭道:“正是。此證以熱毒為主,需以清熱解毒、涼血開竅為要。”遂開方劑:金燈仙株花瓣三錢尋常金燈花藥效不足,需用太行帶回的仙株花瓣)為君,清熱解毒;臣以黃連二錢、黃芩二錢、梔子三錢,苦寒清熱,瀉火解毒;佐以生地五錢、玄參四錢、丹皮三錢,涼血散瘀;再加安宮牛黃丸一粒,開竅醒神;使以甘草一錢調和諸藥。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三次鼻飼神昏患者無法口服)。

誰知服藥一日後,患者高熱雖稍退,但出現腹瀉不止,四肢厥冷之象。張大人見狀,憂心忡忡道:“先生,此藥是否過於寒涼?患者本就虛弱,再經寒涼之藥,怕是難以承受。”


最新小说: 群王暗狩 七零:你要乾弟弟,我走還不行? 一年一二三等功,牌匾送家倍長臉 奪舍重生之都市修仙 年代搞基建,怎麼給我寵妃係統? 穿越影視之我到處簽到 陸小夜的傳奇 死靈骷髏?不,這叫煉金生命 異界征伐:總裁不仁,我反手覺醒 仙哥哥快彆吸了,妹妹修為真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