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問將軍,漢室可曾複興?”法正一開口就直奔主題。
“不曾。”
陸遜滿臉疑惑,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作答,心說你是劉備帳下的尚書令,我是孫權麾下的陸口督,討論漢室複興這個話題是不是扯得有些遠了?
不過還是如實相答。
法正繼續問道:“再問將軍,家仇可曾得報否?”
“???”
不是,我家仇報沒報與你無關吧……陸遜懵了。
“回答我!”法正加重了語氣。
“不曾。”
法正起身,正色道:“大丈夫生於天地間,當以國家為重,今將軍才華滿腹,上未匡漢室扶大義,下未報家仇儘人孝,豈不慚愧?”
聽到這裡,陸遜已全知法正來意,心說你如此疾言厲色來當說客,當麵刺人之短,遇到一個性子火爆的怕是要當場將你斬殺,首級懸於城門!也就是我陸伯言性子穩重,待人和善,不然你現在已經是個死人了。
“確如先生所言,不知先生有何高見?”
陸遜嘴上附和,心下卻不以為意。
江東都是孫權的地盤,若不仕孫權以保全家族,陸家能安然無恙存到現在?
沒有權力為後盾,再富有的家族也難以存活長久。
形勢逼人,哪有選擇的餘地?
法正並不知自己說辭已被陸遜所鄙,繼續說道:“將軍有治國安邦之才,匡扶宇宙之能,匡義除奸易如反掌,取功名富貴亦如探囊取物,今有似錦前程,卻甘願為一小城之督,豈不可惜?”
“哦~煩請先生賜教。”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先生觀天下何人為明主?”陸遜暗笑,心說不會是劉玄德吧?
法正道:“現天下隻剩三家,曹操乃國賊,此乃定論;孫氏乃是將軍家仇,此亦為實;而漢中王乃是帝室之胄,名正言順,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將三興炎漢,成就大業。”
陸遜很想說一句“某欲從之,恨無門路”,附和著法正讓其多說一些,就當趣事一件,聊以自樂。
但當著幾個下人的麵,實在裝不下去,遂起身正色道:
“大丈夫終不事二主,陸遜非朝秦暮楚之輩。”
此言一出,法正臉色立即變了。
陸遜這是暗罵他棄劉璋投劉備,非大丈夫所為。
罵得很難聽。
法正正欲反駁,卻聽陸遜繼續說道:
“漢室氣數已儘,今亂世相爭天下,有能者得,先生以曹操乃國賊,那劉玄德又何異?這天下未必一定要劉姓為帝吧?先生莫非不知漢代秦之故事?”
法正驚道:“將軍何出此無父無君之言?”
陸遜搖頭,笑道:“遜與先生理念不合,先生請回吧。”
陸遜笑得是:法正來遊說身為江東豪族的他,居然不知江東豪族特性。
自秦以來,江東豪族眼裡是沒有國家的,隻有主家,隻有家族利益。
法正試圖用國家大義相說,根本就沒說到點上。
家仇未報倒是說對了一半,但孫策當年攻廬江是奉了袁術之命,且祖父陸康是自然亡故,這筆帳的大頭要算也是在袁術頭上,孫策隻占一小部分,嚴格來說是算不到孫權頭上的。
至於陸家一半族人死於攻城期間,孫策都死了快二十年了,袁術也死了二十多年,人死仇自消。
就算還有一些仇沒消,這些年來孫權也沒有虧待陸家,聯姻也聯了,該給陸家族人的官職也都給了,僅僅隻是官位沒到中樞位置罷了。
更何況,自呂蒙死後,孫權麾下再無戰略型軍事人才,陸遜業已顯露頭角,位至陸口督。
可以預見自己在孫權這裡會被重用,地位快速上升至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並非難事。
放著這麼好的前景不要,難道去投奔劉備,屈居諸葛亮、關羽等人之下?
陸遜常自比周瑜、諸葛亮,雖然讚歎關羽水淹七軍,攻克襄陽,以及談笑間化解呂蒙偷襲荊州的驚豔發揮,但心裡其實是不服的。
陸遜一直認為,自己能力不輸關羽,諸葛亮。關羽雖強,但想要突破他駐守的陸口,絕非易事。
甚至於在心裡,陸遜已經很期待荊州軍快些發兵來攻打陸口,好給自己猛刷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