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軍移營是否已經就緒?”
“稟主公,各水軍移營已經就緒,均已至岸上紮營。”
“蜀軍可有動向?”
“蜀軍毫無動靜。”
“好,你且退下。”
陸口。
東吳水軍主力已在此地僵持了三四個月,戰況依舊毫無進展。
此時已是七月,南方氣溫快速攀升,酷暑難耐,士兵站在船板上直燙腳。
因季漢堅守不戰,孫權將大營從夏口遷移至陸口東北方向三十裡外,遂令水寨也移至岸上,於沿江邊開闊地帶綿延十餘裡。
如此紮寨,一為方便士卒取水解暑,二為方便士卒快速登船作戰,
這種陣營布置,看得陸遜心裡直發毛,心說自家主公其他方麵都是好的,唯獨這個將軍癮上來了就要親自指揮大軍作戰的毛病,太嚇人了。
陸遜當即來見孫權,陳述以利害:
“主公,我軍沿江連營四十餘座,首尾難顧,若蜀軍自陸上趁機來攻,我軍必敗矣。”
孫權一攤手:“今酷暑難當,將士們苦不堪言,不紮營於岸上,奈何?”
這確實是個問題。
水軍的最大作用是防守和控製製水權,攻堅需依靠陸軍。
赤壁之戰時,吳軍雖大勝曹操,水軍卻無法上岸追擊,還是依靠劉備從北方帶來的步兵前去追擊,最終坐看曹操逃回許昌。
當然,水軍下船之後也可以短暫充作陸軍,但其真實戰鬥力比陸軍相差甚遠。
如今東吳陸軍折損大半,新招募的士卒短時間內還未形成戰鬥力就被拉來前線攻城,自是難以建功。
“主公,今大軍傾巢而出西征劉備已有數月,急不能下,建業空虛,不如班師回朝,再尋良機?”
“此戰不破荊州,孤誓不回軍!我意已決,伯言休要再勸,”
距離興師動眾西征已過去了幾個月,孫權的怒氣依舊沒有絲毫減弱。
隻要劉備封的吳侯兼揚州牧孫紹還在陸口一天,孫權就覺得自己的怒氣就難以真正消除。
陸遜默然,拱手告退。
出得營來,仰天長歎:“我等皆將死於此地。”
陸遜知道,因為自己一直以來都沒能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僅僅是在上次防守戰中表現中規中矩,因此孫權雖表麵上重用他,封為大都督,實際上軍事指揮權一直都在孫權手裡。
如此,焉能不敗?!
自己決不能在此地跟著孫權一起陪葬……思及此,陸遜轉身又回到了孫權大帳之內。
“主公,近來有兵士傳言曹丕欲興兵十萬來犯建業,今恐江東有失,特來請命駐守建業,以安後方。”
見陸遜不是來勸自己退兵,孫權臉色稍緩,略一沉吟,便同意了陸遜所請。
“伯言需帶多少人馬?”
“隻率本部三千人足夠。”
“好,事不宜遲,伯言速速動身回建業吧。”
“遵命!”
打發走了陸遜,孫權頓覺再無掣肘。
此前他做出的每次軍事調動,陸遜都要在一旁指手畫腳,政治素養肉眼可見的低,令孫權好不惱火,又不好公然嗬斥陸遜,絕了下屬建言獻策的積極性。
現在,再無人能阻攔他孫權奪回荊州了。
………
江陵,
自關羽派人往新野和天水郡之後,劉備就一直在江陵翹首以盼薑維和鄧範的到來,試看二人是否真有關羽所說的才能。
不曾想,沒等到二人前來。卻先等來了一個好消息。
“大王,二將軍,三將軍,吳水軍結起四十餘座大營,延綿三十餘裡。”
“哦?”
關羽立即意識到等候已久的戰機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