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完了策,還不忘用眼角餘光觀察了一下賈詡,發現後者依舊操著手老神在在不為所動,司馬懿頓心裡犯起了琢磨,覺得自己獻策的意圖已經被賈詡察覺到了。
曹丕盤算了一下,退去這五路兵馬隻用了二十四萬兵馬,國中還剩二十六萬兵馬。
即使留下六萬坐鎮中樞,還有二十萬可用。
遂心下大定,緩緩坐下:“仲達彈指間已破五路兵馬,隻剩孫權一路。”
“孫權小人,反複無常,叛魏通蜀,烹我國使,朕深恨之,今當率先起兵伐之!”
說到這裡,曹丕再次站起,環顧眾人:“眾卿。”
“陛下!”
“傳旨,起兵二十萬,兵發合肥,直搗建業!此次親征,朕誓要蕩平江東六郡!”
“是!”
…………
曹丕率兵二十萬南征伐吳的消息傳到建業。
大漢吳王孫權很是無語。
曹魏獨抗其他五路大軍,還有餘力出兵二十萬伐吳。曹魏的國力可太雄厚了。
三國之中就屬東吳最弱,僅餘一州之地,孫權此次響應劉備出兵純粹隻是做做樣子,大部兵馬都還窩在建業沒動,隻有先鋒部隊進駐了濡須口,連魏兵的麵都還沒見著。
孫權原本打算,若其他五路兵勝,東吳就趁機北上搶地盤搶人口搶資源;若其他五路兵敗,那就當無事發生;若其他五路兵馬半勝半敗,則再相機而動。
雖然他知道其他幾路兵馬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但至少劉備三路兵馬中的襄陽一路,也就是關羽這一路的十萬大軍,會是曹丕心頭之患。
隻要關羽一出兵,曹丕必如臨大敵,舉國以待,而不會關注小小的東吳。
正因如此,孫權才會答應與劉備複盟,一來有劉備在前麵頂著,東吳打曹魏的風險很低,曹魏大概率不會撇開威脅最大的劉備;二來複盟能斷絕劉備向東圖謀江東之心。
他孫權可以偷襲盟友是因為他足夠不要臉,足夠厚臉皮;而劉備貴為帝室之胄,新漢皇帝,若敢偷襲盟友,那天下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把劉備淹死。
可沒想到,曹丕不管其他五路,偏偏就盯著東吳下死手。
孫權有些麻了,
但還是打起精神,傳令眾將起軍應戰,
不然曹丕都要率軍殺過長江了。
………
樊城。
劉備親統三萬大軍屯紮於城中,每日令張飛、趙雲,關興,張苞,輪流領幾千兵馬,打著關羽的大旗,分彆往東、北、西三個方向出去溜達一圈,做出欲伺機北伐之勢。
而原本的主帥關羽,此刻已經帶著關平,薑維,馬謖,鄧艾,及隨行一千親兵,順著上庸小道來到了漢中。
在得知曹丕起兵伐吳的第一時間,關羽就動身了。
這一次,他要乾一票大的,
斷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