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戰爭打的就是資源,金銀銅鐵,糧食,人口,都是關乎國力的重要因素。
金銀銅鐵可以作為通用貨幣,去購買或收割魏吳兩國的資源,財富;銅鐵可以用來生產農具,提升農民生產效率;製作兵器等軍用器械,武裝軍隊,提升戰鬥力。
更多的糧食可以用來作為儲備。
更多的人口則可以擁有更多的兵源,人才,以及更高的戰爭潛力。
諸葛亮對此早有深刻認知。
但受時代所限,諸葛亮這一生都沒去過交州,益州,涼州之外的地方,並不知道外邊的情況。
但是關羽知道。
交州南部(越南地區)主要居住著百越族群的後裔,包括雒越、甌越等分支。這些族群在秦漢時期已與中原王朝有聯係,漢武帝時就曾大規模移民此地,在文化上與中原漢人有較高共通性,還一直保持著一定的交流互動。隻因東漢末年時朝廷對邊疆控製力下降,導致他們成為化外之民。
海南島的主體民族為黎族,民風彪悍且長期對中央王朝的歸屬感較弱,原時空裡,226年實控交州之後,東吳試圖通過軍事手段控製海南,但黎族的頻繁反抗使得東吳難以完全實際統治(注1)。
而關羽要做的是:對海南島實際控製,開發島上的資源,教當地人提高糧食產量,並開展文化認同教育,以便征當地人入伍,壯大季漢國力。
夷洲(台灣)島方麵,此時主要分布著山夷,也叫“夷洲土人”,此時仍多使用石器和骨角器。夫從妻居,保留母係氏族社會遺俗。嗜酒,喜食醃製生魚肉,有髡頭、穿耳、鑿齒、獵頭等習俗(注2)。
南中(雲南貴州及緬甸)地區,主要活動群體為驃人,也就是中原所稱呼的蠻人。他們通曉一些漢語,文字,並經常與季漢邊境地區發生衝突,很是不服王化。
且因季漢目前對南中四郡僅僅是名義上統治,對更南邊的(越南地區)幾乎沒有影響力,所以這些地區目前並不能為季漢國力添磚加瓦。雖然因為這個時空裡的季漢空前強大,因而沒有出現孟獲及南中蠻人大規模反叛的情況,但邊境小摩擦還是經常發生(注3)。
至於更遠一些的貴霜帝國,羅馬帝國,關羽也有打算,在實控西域,越南,海南,夷洲之後,派兵去狠狠霍霍他們一下,進而將這些地方都納入大漢的藩屬國體係。
當然還有琉球群島和東夷(日本)地區,尤其是後者,需要給它們來一次文化上的重新洗禮,或直接來一次種族上的翻新。雖然東夷地區的祖先是秦時東渡的漢人,但關羽既然都來到了這個時代,目光自然不會僅僅隻是盯著中原這一畝三分地上爭霸,亞洲州長和地球球長也不是不能奮鬥一下。
但這些都是後事了,當前最重要的目標還是把周邊這些文化上和中原有聯係的地區全部納入實控,快速壯大季漢國力。
另外就是抵禦曹魏西征,防範東吳反水。
想到這裡,關羽說道:“我已有合適人選,待回襄陽後上表陛下,即頒發各處任命。”
“隴右及漢中諸事,就交付丞相了。”
“不知丞相觀薑維與鄧艾如何?”
諸葛亮略一沉吟:“此二人皆是當世俊才,我當多加教導,使二人以堪大任。”
“那我就放心了。”關羽一拱手:
“明日一早,我便啟程回轉襄陽去麵見陛下,漢中及隴右諸事,就有勞丞相費心了。”
“我走後,丞相務要多保重身體,朝政諸事,不必事必躬親,以免勞累過度。諸事多交於丞相府屬官及朝廷官員處理。”
雖對突如其來的關心略感詫異,諸葛亮還是點頭應下。
諸事交待完畢,關羽起身告辭。
此時已是深夜三更天。
二人從上午一見麵就開始交流,整整深談了近十個時辰,這才把要談的事情談完。
臨出門時,關羽停步回望,正與諸葛亮那雙亮如星辰的明眸對上。
“丞相,保重啊。”
“雲長保重!”
二人相視而笑。
翌日一早,關羽便帶著關平,經隴右,順漢江而下往襄陽。
諸葛亮則全麵接手了隴右及漢中軍事,一邊深入了解涼州七郡(隴右三郡+河西四郡)的詳細情況,查缺補漏,安排相應官員赴任,幫助當地百姓提高生產,安居樂業;一邊安撫西羌,北胡,同時派人聯絡草原上鮮卑人。
與此同時,諸葛亮開始實行“拒曹魏於國門之外”的軍事戰略,使季漢從隴右到漢中一線轉入全麵防禦體係。
曹魏新任雍涼大都督曹真到達長安後,不斷派兵嘗試來奪隴右,奇襲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