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兩次叫陣,諸葛亮都避而不戰
這次忽然痛快答應前來決戰,令曹真頗為意外,一時拿不準諸葛亮意圖。
王朗到了一杯酒水,施施然拱手道:“都督,諸葛亮新竊隴右,士氣正盛,明日決戰正好挫敗其銳氣。”
“都督可嚴整軍陣,大展旌旗,以壯軍威。明日在兩軍陣前,老夫隻需一番話語,管叫那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現年72歲的王朗是大魏司空,善於雄辯,口才出眾,也是此次隨軍軍師。
王朗其實在司馬懿為雍涼大都督時就隨軍來到了前線,奈何在司馬懿根本不用他。王朗隻能無奈留在長安,陪曹丕坐鎮關中,
曹真接任大都督後,並不介意王朗年邁,對後者隨軍出征的請求欣然應允。
王朗的算計是:通過對天命的理解,以話術來瓦解對方的意識形態,讓蜀軍士兵及諸葛亮懷疑出兵抗魏的合法性,陷入自我懷疑,進而戰鬥力受到影響。
“諸葛亮是何等人,靠陣前數語,豈能退敵?”曹真對此深表懷疑。
“若都督不信,明日可在陣前觀戰,到時自見分曉。”
貴為蜀漢丞相,曾舌戰江東群儒,以大白鵝姿態瘋狂攆人,還能夠以空城嚇退司馬懿的諸葛亮,心智何其堅韌,見識何其廣博,口才何其出眾,豈會因為陣前一席話而拱手來降?
曹真不想打擊王朗的積極性,畢竟一大把年紀了。
左右也不花費什麼,讓王朗試試也無妨。畢竟俗話說了,人越老越妖,王朗都72歲了,說不定真能說出一些讓諸葛亮無言以對的高論,進而瓦解蜀軍鬥誌,也未可知。
“好,那本都督就拭目以待了。”
翌日,蜀軍果然大舉列陣前來。
魏軍早已擺開陣勢等候。
兩軍緩緩靠近,行到一箭之地間距時,緩緩停下。
曹魏這邊,戰鼓雷動,“魏”、“曹”、“王”、“郝”、“牛”等字號大旗迎風招展。
王朗及曹魏諸將策馬於前。背東向西,麵日而望。
季漢這邊,號角齊鳴,“漢”、“諸葛”、“薑”、“鄧”、“王”、“馬”等旗號獵獵作響。
諸葛亮獨坐於四輪車上,排眾而出,坐西向東,背日而視。
王朗策馬趨前一步,拱手請道:“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正是。”諸葛亮回以拱手之禮。
王朗道:“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領無名之師,抵抗我大魏天兵。”
諸葛亮拿出一封詔書道:“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王朗哈哈一笑:“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此言一出,諸葛亮立即就抓住了王朗話語裡的痛點。
曹魏陣營裡可沒有一個是有德之人啊。
諸葛亮當即又拿出一封帶血的詔書,令兵送到對麵王朗手裡。
“此乃先帝劉協所寫血書衣帶詔,王司空請看,衣帶詔上先帝所討伐之人,是否是你口中所說的有德之人曹操?”
“王司空不防問問官渡之戰後被坑殺的八萬河北士兵,問問徐州被屠城的幾十萬百姓,問問河北百姓,問問宛城百姓,問問襄陽百姓,問問漢中百姓,再問問摸金校尉們所挖掘的那些陵墓的主人,曹操是否有德?”
“這樣一個坑殺降卒,屠殺百姓,挖墳掘墓的人,也能被王司空稱之為有德之人的話…”
“那天下所有人都可以稱之為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