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又吩咐道:“鄧艾,你引兵一萬,至河穀東段往隴縣出口處設伏,待魏軍兵敗到此,戰而破之。”
鄧艾亦領兵而去。
“薑維,你引兵三千,至上邽會合守城兵馬,於河穀出口擋住魏軍出路。”
說罷,諸葛亮施施然坐回帥位,不再安排軍事調動。
馬謖不解道:“丞相,羌兵還未退去,為何不派大將前往平之?”
諸葛亮笑道:“區區羌兵何足道哉。今我所患者,曹魏也,敗了魏軍,則羌兵自服。”
“今羌軍兵至西縣,圍而不攻,是存觀望之心。若此戰我勝,則其自退,何須派兵進剿?”
諸葛亮一直都想把武都、陰平納入實控,隻是一直沒有空出時間。如今羌王徹裡吉起兵響應曹魏,正好給了季漢出兵收拾兩郡羌人的籍口。
不過要等這次殺敗曹真之後。
………
魏使自羌中回到曹營,將羌王同意出兵一事稟上。
曹真當即點起精兵三萬,令郭淮、王雙、曹遵、朱讚四人同往祁山大道設伏。
四人引兵尋路沿渭水河道前去。行不到一日,便進入季漢第一個埋伏點。
渭水河道在此地分出三條岔路。
一路往北通往隴縣,這條路也是郭淮大軍來時之路;一路沿著渭水河穀往東,可至陳倉;一路沿著渭水河穀往西,可至上邽。
因季漢兵馬尚未趕至此地設伏,故而郭淮並未看到周邊有異,隻覺此處地形神似甕城,適合設伏。
大軍繼續向前,又行兩日,行至漢軍第二個埋伏點。
郭淮引軍於河穀間往上瞭望,隻見兩側山勢連綿不絕,一眼望不到頭,正合行軍要素所說的行軍險地之一,兩山夾一溝地形。
郭淮目視良久,心下已生出些許懼意,反卻曬笑出聲。
王雙不解:“郭副都督何故發笑?”
郭淮道:“我笑諸葛亮終究還是智淺。若我用兵,在此地設一伏軍,則我軍今日豈非必敗?”
王雙不置可否,隻點頭應是。
郭淮遂與王雙繼續引兵往前,又急行一日,到達季漢第三個設伏地點。
眼看將出渭水河道,河道兩側山勢陡然夾緊,又忽地放寬。
郭淮目視兩側河道上方再次朗聲發笑。
王雙又問:“將軍何故又發笑?”
郭淮以馬鞭指兩側山上及前方開闊之地道:“我笑諸葛亮終究是少謀。若在此地亦設一伏兵,我軍豈非進退維穀,首尾難顧?”
王雙撇了撇嘴,心說郭副都督你可彆笑了,你當蜀軍和大魏一樣有如此多兵馬嘛。蜀軍在隴右及涼州一共才五六萬兵馬,還須正麵抵擋大魏二十萬兵馬西征(如今還剩十五六萬人馬),光是曹真都督所部就有十萬兵馬(如今還剩七八萬),諸葛亮哪有餘力分兵?
想是這麼想,王雙卻是說道:“將軍,還是快些通過此地吧,”
其實王雙還有後半句沒說,就是“末將害怕。”
然而話音剛落。
就聽前方鑼鼓齊鳴,一彪軍馬在一員錦袍小將率領下,自正前方殺到,“漢”、“諸葛”、“薑”等大旗迎風招展。
緊接著,無數蜀兵分彆從兩邊山上冒出頭,如潮湧一般,弓弩一齊驟發。
霎時箭如雨下,魏兵死傷無數。
前有強敵,兩側又有伏兵。
郭淮見勢不妙,不敢再往前,急令兵士舉盾至頂,阻擋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