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亂中,不少位置的防守開始變得薄弱。
其實在城牆高大的楚庭城上,被炸死或子彈擊中的也隻是少數。
在沒有真正的登上城頭麵對麵殺戮之前,躲在各式各樣掩體之下的守軍傷亡其實非常有限,隻是死法過於駭然而已。
有些人可能要問,為什麼這些人沒有被一打就潰,其實主要還是習慣。
大虞承平日久,南方一直以來也都是皇權和官僚至上,他們還沒有形成害怕反賊這個心理建設,所以才沒有一觸即潰。
在他們心裡,還是覺得對麵都是一群反賊而已,遲早會被朝廷剿滅。
隻有經過時間發酵,養成一聽到鎮嶽軍就腿軟的習慣,才會一觸即潰。
就比如明末的官軍和八旗軍,八旗能打是沒錯,但是真的都能以一當十嗎?
顯然不可能,尤其入關後,大部分地盤都是靠著漢八旗和投降明軍打下來的。
為什麼投降之前一觸即潰,投降後就猛如虎了?
軍餉是一方麵,心理是主要原因。
當時的明軍早就是惶惶不安,看到敵人衝鋒,下意識動作是逃跑,而不是戰鬥,而一部分人的崩潰,必然影響到全部人,所以明軍弱。
反之投降後,一個衝鋒對麵就崩了,幾仗下來士氣和信念就養出來了,人還是那批人,但是心理不一樣了,戰力也就不同了。
如今的守軍軍卒也是如此,等楊毅再多勝上幾場,潰軍再多一些,楊毅麾下的凶名在盛一些,那些人就也會明白對麵不是自己能打過的了,到時戰鬥就成了一邊倒。
楊毅現在能不能硬碰硬拿下楚庭?
肯定可以,就是要付出些傷亡的代價而已,可能也隻會是爬牆時的幾百人,因為隻要上去幾十人,在城牆站住腳,憑借武器代差拿下輕而易舉。
但是在拿下交州之前,楊毅不想付出這樣的代價,尤其是無謂的攻城戰。
古代很多時候,為什麼不救傷員呢?
也不是一定救不活,其實主要是軍營中的哀嚎聲,太過於影響士氣。
當你沒有養出一個鋼鐵軍魂之前,看到這樣的慘劇,首先想到的不是憤怒,而是恐懼,會讓他們害怕打仗。
隻有多打勝仗,無敵軍魂才會鑄就。
此戰過後,就是直麵朝廷大軍了,到時打上幾場野戰,直接就能將他們打的崩潰,到時攻城反而就變得輕鬆起來。
這邊暫且不提,另一邊城牆上的守將李峰,真的有些開始坐不住了。
李峰是個純粹的軍人,武進士出身,被分到楚庭府擔任守備。
他深知一旦城中亂起來,這個城想要守住絕無可能。
如今巡撫熊璨棄城,部分城中高官失蹤,其他人也是人心惶惶,用著各種手段試圖逃離楚庭城.人心散了,城破就是必然。
楊毅手裡的望遠鏡就沒有放下,一直盯著城頭。當看到城上人群突然變得混亂,楊毅知道,事件發酵的差不多了。
是時候發起進攻了,這群人現在隻差最後一根壓死駱駝的稻草。
隨著楊毅一聲令下,總攻開始!
“轟轟轟!”
依舊是先進行炮火打擊。做樣子的填河小隊早就收回,一支支原本沒有露出的裝備開始展現。
護城河邊,重卡拖著數支船隻放下,在迫擊炮的壓製下,很快數道寬闊浮橋直接矗立在河麵上。
上千身著鎧甲的降卒在長官的命令下,作為先鋒開始抱著雲梯衝向城牆。
作為降卒,這些人自然沒有熱武器,但是刀盔也算是把他們武裝到冷兵器時代的牙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