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間已過七個月。
自西南軍政會議圓滿落幕以後,南方十二省的發展正沿著陸紹遠規劃的藍圖內穩步推進。
當一切都在穩步進行著的時候,好不容易騰出空來的陸紹遠,帶著幾個工作人員秘密離開柳城,前往湘省基層中視察民生工作的具體落實情況。
四月初的湘省,冬日的寒意已被暖陽漸漸驅散,陽光穿過濕潤的空氣,灑在剛抽出嫩芽的柳枝上。
微風裹挾著泥土與青草的氣息,田野間一個個農人正彎腰插著秧,整齊排列著的水田倒映著天光,水麵上泛起粼粼波紋。
陸紹遠之所以偷偷的帶著幾個人就離開柳城,就是因為他向來不喜歡前呼後擁的排場,他更願意親自用自己的雙眼去看看在他統治下的普通百姓真實的生活。
因為現在的西南正處在戰爭年代,軍隊的物資征調、後勤補給,往往都是能直接影響到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如果他隻是顧著發展西南的軍工產業,卻讓西南統治下的老百姓餓肚子的話,那他來到這個世界上這段時間所做的事情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少帥,前麵就是張家村了,要不要通知張家村的村長?"副官趙明低聲詢問。
陸紹遠搖搖頭,拒絕道:"不必。我這次秘密出來就是要看看各地的真實情況,我們的目的不是來看他們準備好的表演。"陸紹遠的目光掃過遠處幾個正在田間勞作的身影,"停車,我們過去看看。"
陸紹遠乘坐的車子駛過崎嶇的鄉間小路,最終停在一片稻田旁。他並沒有選擇乘坐豪華的華起b型汽車出行,而是乘坐著一輛最普通的老式華起a型汽車,因為這樣才不會吸引彆人的注意力。
而且陸紹遠還特意的在臉上貼了胡子,戴上了一個沒有度數的眼鏡,之所以這樣打扮,就是因為他的頭像正印在每一張五十元麵額的西南幣上。
聽完陸紹遠所說的話,身旁的副官趙明欲言又止,最終也隻能是點了點頭。因為他知道身旁這位少帥的脾氣,一旦是他決定的事,很難有人能將他的決定改變。
下車之後,陸紹遠示意護衛保持距離,自己獨自走向田間。四月正是湘省大規模播種的時候,此時田地間很多人都在埋著頭勞作著。
雖然是微服私訪,但是隻要是陸紹遠出現的地方,暗處還是會有不少的玄武特戰隊的人員潛伏著,為了確保陸紹遠的人身安全。
陸紹遠站在田埂上,望著眼前一望無際的稻田,在太陽的照射下,每一畝水田波光粼粼,就好像是一片海洋。
他脫下沒有佩戴軍銜的軍裝外套搭在臂彎,隻穿著一件簡單的襯衫,把褲腿卷到膝蓋,又帶著眼鏡的他,看起來與普通的青年無異。
陸紹遠沿著田埂向前走去,他腳上穿著皮鞋很快沾滿了泥巴。但是他並不在意,反而有種久違的親切感。因為兩世為人的他,在前世中雖然沒有機會親自種過地,但是對這田裡的一切都不陌生。
走到田裡,一位約莫六旬的老農正彎腰插秧,他手上的動作雖慢但是卻十分的穩健。老人古銅色的臉龐上布滿著皺紋,就像是一塊被歲月蹂躪過的抹布,他那粗糙的雙手上布滿著常年勞作留下來的老繭,指甲縫裡還嵌著泥土。
陸紹遠走上前去,蹲下身將鞋子脫掉,挽起袖子說道:"老伯,我來幫您。"
身旁站著的副官趙明見狀剛想上前阻止,但是被陸紹遠一個眼神製止了他的動作。
老農抬起頭,眯起眼睛打量著這幾個突然出現的年輕人。為首的陸紹遠看上去二十多歲的樣子,身材挺拔,麵容俊朗,雖然衣著樸素,帶著一副黑框眼鏡,但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不凡的氣質,身後的幾個人好像都以他為中心。
"小夥子,你們是從城裡來的吧?這活計可不好乾啊。"老農的聲音有著一絲的沙啞卻又很溫和。
陸紹遠笑了笑,沒有回答,而是直接下到田裡,學著老農的樣子開始插秧。水田裡的淤泥立刻漫過他的腳踝,冰涼的感覺讓他一下子沒有適應過來,踉蹌了一下。
老農見狀哈哈大笑:"看吧,我就說你們城裡人受不了這個。"話雖如此,他還是耐心地指導起來,"手要這樣,秧苗不能插太深,也不能太淺。"
陸紹遠虛心學習,很快掌握了要領。兩人並肩勞作,兩人不時的交談幾句,遠處跟著陸紹遠一起到來的工作人員也在田地中幫著忙。太陽漸漸升高,汗水浸透了陸紹遠的襯衫,但他堅持著,沒有一絲不耐。
"老伯貴姓?家裡幾口人?"陸紹遠一邊乾活一邊問道。
"老漢姓張,叫張德貴。"老農抹了把汗,"現在家裡就我和老伴,還有個孫子。我那兒子和兒媳在粵省的工廠中做工,一年回來兩三次。"
"哦?去粵省做工?怎麼不去不去臨湘城啊?"
說到這裡,張德貴停下手中的活,直起腰來,臉上露出一副自豪的神色:"我兒子有出息!在粵省那個什麼機械廠,我兒媳在粵省的紡織城,他們兩個人合起來一個月能掙八十多西南元呢!比在臨江城內掙得多多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陸紹遠聽進後眼中閃過一絲笑意。這正是他推行的政策之一——發展工業,吸引農村勞動力,看來成效不錯,而且現在湘省內的工廠也在建設中,以後湘省的百姓就能夠在本地工作了。
"那您老兩口在家種地,辛苦嗎?"
張德貴搖搖頭,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不辛苦,不辛苦。現在這日子,比從前好過多了。"他指著眼前的稻田,"你看這塊地,以前就是李財主家的,我們種他的地,一年到頭來,交完租子,剩不下幾粒米。現在好了,西南少帥的軍隊來了,把地無償的分給了我們,這地就成了我張德貴的了,我們的生活就有了盼頭了!"
陸紹遠心頭一熱,但麵上不顯:"少帥?您說的是陸少帥?"
"可不就是他!"張德貴突然壓低聲音,"小夥子,我看你帶著個眼鏡像個讀書人,可彆到處說。那李財主以前橫行鄉裡,欺男霸女,去年被西南軍抓走了,聽說在牢裡都沒能熬過冬天。"老人做了個抹脖子的手勢,眼中卻沒有絲毫憐憫,這個李財主無惡不作,罪有應得。"
"現在好了,"張德貴笑容滿麵的繼續說道,"少帥派來的乾部說,這叫"土地改革"。我們這些沒地的農民,每人都分到了地。雖然不大,但隻要肯乾,現在吃飽飯是沒問題了。"
兩人又勞作了一陣,太陽已經升到頭頂。張德貴招呼陸紹遠和那幾個副官到田邊的樹蔭下休息。老人從隨身的布袋裡拿出一袋粗糧饅頭和一壺涼茶,熱情地分給陸紹遠他們幾個人。
"老伯,您剛才說兒子在粵省做工,那孫子呢?"陸紹遠接過饅頭,咬了一口,粗糙的口感讓他想起了軍營裡的乾糧。
"我那小孫子啊,今年八歲,在村口的小學裡念書呢!"張德貴眼睛一亮,"少帥派人建的學堂,不要錢!還發書本。我張家祖祖輩輩都是睜眼瞎,沒想到到我孫子這輩,托了少帥的福,居然有機會去學堂裡麵讀書識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