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鬆花城激戰正酣之時。
而且奉天、哈爾城在幾天前相繼陷落,甚至在大乾的最高指揮官都已經被南方軍擊斃了,如今東瀛國內的小鬼子高層深知在大乾的全部戰事敗局已定。
他們已經不再幻想依靠固定堡壘抵擋南方軍了,因為奉天和哈爾城的結局已經證明了,那些他們引以為傲的工事在南方軍的重炮和火箭炮麵前不堪一擊。
此刻,他們唯一的念頭就是:跑!儘快讓還在東北地區的東瀛僑民帶著在東北地區剝削得來的財產跑過鴨綠江,逃入高麗!隻要到了高麗,依托提前構築的防禦工事和可能的本土增援,或許還能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而且他們接到消息,攻下奉天城的那隊南方軍已經開始朝著他們包過來了,他們想徹底切斷東北與高麗之間的聯係,現在他們後麵的鬆花城也有南方軍部隊出現了,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東瀛國內判斷,南方軍大概率不會在短時間內對高麗發起攻擊,因為這半年內,南方軍的地盤發生了成倍數增長,現在的他們急需時間來消耗。
於是,一支龐大而混亂的撤退隊伍開始在雪原上出現了。
這支隊伍狼狽不堪,在冰天雪地中艱難前行。隊伍內的核心是約三萬多名東瀛僑民,許多還是那狗屁開拓團成員,他們攜帶著在東北幾年掠奪積累的巨額財富,成箱的金條、銀元、古董、珠寶、皮貨。
為了運輸這些“戰利品”,他們強行征用了所能找到的一切車輛,牛車、馬車、騾車擠滿了道路,這些戰利品主要是這段時間內小鬼子從東北各大工廠中拆卸下來的精密機床、發動機等工業設備,還有超過一萬名擔任護衛任務的東瀛士兵,但是他們的士氣極其低落。
更令人發指的是,他們還抓掠了上萬名百姓作為腳夫,強迫他們肩挑背扛那些沉重的物資。
在隊伍中,鞭打、斥罵聲不絕於耳,任何試圖反抗或體力不支倒下的百姓,都會遭到東瀛押運士兵的殘酷對待,甚至當場槍殺,雪地上,不時可見被拋棄的百姓屍體和散落的物資。
這支臃腫不堪的隊伍綿延十數裡,氣氛恐慌而壓抑,人們灰頭土臉,神情麻木又充滿恐懼,不時回頭張望,生怕南方軍的坦克突然從地平線上出現。
此時他們已經距離高麗邊境已不足三十公裡,希望似乎就在前方,但每一步都沉重無比。
他們的大規模行動當然沒有逃得過南方空軍偵察機的眼睛,廖弗中將知道後立即做出部署。
那些撤退的鬼子對於南方空軍的偵察不以為意,因為他們經過計算,他們完全有時間安全的抵達高麗。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一支致命的利刃早已悄然懸於他們的退路之上。
早在數日前,最早攻占鞍山的第58師下屬第345團,就接到了一項絕密命令。
”不惜一切代價,以最快速度向西北方向穿插,繞過所有敵軍據點,直插至敵人南撤的必經之路,一定要趕在東瀛主力撤退部隊之前,搶占鴨綠江前的關鍵通道——黑溝台隘口,不惜一切代價堵住敵人!“
這是一次極其艱苦的強行軍,因為要快速穿插,在這個時候南方軍裝備的卡車和坦克就顯得有些累贅了,在這冰天雪地裡它們的可靠性還真的不如士兵的腳。
345團的團長趙勁鬆,一個以鐵血和戰術狡黠聞名的軍官,他在接到任務後立即讓部隊扔掉了所有不必要的輜重,隻攜帶輕武器、充足的彈藥、迫擊炮、火箭筒和有限的乾糧,一頭紮進了茫茫林海雪原。
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中,頂風冒雪,晝夜兼程,他們穿越無人荒野,繞過村莊,忍受著極寒、疲憊和凍傷的折磨一頭紮進了茫茫林海雪原。
他們的穿插行軍,雖不像後世出名的“第七穿插連”那樣極端缺乏補給,但麵臨的困難同樣巨大,這個三千多人的團,不斷有戰士因凍傷或極度疲憊而倒下,但隊伍始終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
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深可及膝的積雪、複雜陌生的地形、以及必須保持絕對無線電靜默的要求,無一不考驗著這支部隊的極限。
戰士們穿著厚實的冬季作戰服,披著白色偽裝鬥篷,踩著滑雪板或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雪中跋涉,餓了就啃壓縮乾糧和凍得硬邦邦的肉乾,渴了就抓一把雪塞進嘴裡,沒有熱食,沒有溫暖的營房,隻有無儘的風雪和必須完成的使命。
靠著頑強的意誌、卓越的野外生存能力和指引方向的指北針,345團硬是在鬼子認為“絕無可能”的路線上,創造了奇跡。
他們比預定時間提前十二小時,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現在了黑溝台隘口,並迅速依托地形構築了簡易防禦工事。
就等鬼子的到來了。
喜歡軍閥:我以鋼鐵洪流碾碎列強請大家收藏:()軍閥:我以鋼鐵洪流碾碎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