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還不到八點。
陸紹遠剛走進辦公室,準備在辦公桌後坐下,甚至連每日例行的行程彙報都還沒來得及聽,他辦公室的門就被敲響了。
隻見此時的他臉上帶著濃重黑眼圈,但精神卻異常亢奮、仿佛體內有團火在燃燒,這個南方民政係統的領袖彭立清一夜未眠。
他手裡緊緊攥著一份文件,紙張邊緣似乎還帶著打印機的溫度,那份文件的封麵上赫然是《關於高麗地區長治久安及文化融合具體實施措施初稿)》一行醒目的標題。
“請進!”
人還沒有走進來,聲音先傳到了陸紹遠的耳邊。
“少帥!”彭立清的聲音因為一整晚沒有睡覺而有些沙啞,但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卻亮得都有些灼人,“方案初稿出來了!我們民政院上下熬了一個通宵,總算沒有辜負您的期望!”
陸紹遠看著他這副模樣,又是好笑又是感動,立刻起身,親自從茶幾上倒了杯濃茶遞過去,關切道:
“彭總管,辛苦了!你們這樣通宵達旦的做事,鐵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這些事情固然重要,但你們這些棟梁之材的身體更是咱們南方未來的基石,可千萬不能垮了,快坐下,喝口熱茶,慢慢說。”
陸紹遠的語氣十分真誠,他對於這些人才格外的尊重,因為他十分明白,南方有今天離不開這些人夜以繼日的奮鬥。
彭立清接過茶杯,笑了笑,卻隻是象征性地抿了一口,仿佛那滾燙的茶水也澆不滅他心頭的熱火。他迫不及待地將手中的文件遞到陸紹遠麵前:
“少帥,我不累!一想到這個計劃若能成功,將為我們南方開拓萬世不易之基業,我就渾身是勁,那可謂是睡意全無啊!請您過目,這是我們民政院根據您昨日‘以地緣換認同’的指示精神,通宵達旦、集思廣益,討論出來的具體細則!”
陸紹遠接過這份沉甸甸的方案、好像還能感受到民政院上下熬夜奮戰的溫熱,他深吸一口氣,低頭仔細翻閱起來,同時耳邊響起彭立清條理清晰、雖然帶有一絲沙啞卻又充滿力量的闡述。
“少帥,經過我們民政院一夜的激烈討論和梳理,我們認為,要想平穩而高效地兼並高麗,必須采取分類施策、對症下藥的方法。我們將高麗的百姓,大致分為兩類。”彭立清伸出兩根手指。
“第一類,是以土地為命根子的最底層農民,這批人數量最為龐大,占據人口九成以上。他們追求的很簡單,就是有地可耕,有糧可吃,能讓一家人活下去,最好還能有點結餘。他們接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眼界有限,容易滿足,但也正因為如此,如果我們的政策不當,或者被彆有用心之徒煽動,這股龐大的力量一旦失控,造成的麻煩將是毀滅性的。”
“第二類,則是高麗本土的鄉紳、地主、知識分子,以及原有的低級官吏。這批人數量不多,但影響力不容小覷。他們大多擁有一定的資產,接受過教育,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觀念,他們追求的,已經超越了簡單的溫飽,更看重社會地位、政治權利和精神認同。處理不好,他們就會成為抵抗的核心和思想的源頭。”
“針對這兩大類截然不同的群體,”彭立清的聲音提高了些許,還帶著決策者的果斷,“我們民政院準備實行不同的融合策略,雙管齊下,確保事半功倍!”
“不過,在具體策略展開之前,我們首先要做一件事——奠定法理和曆史的根基!”
他點了點文件的第一部分,“我們民政院將立即組織南方最頂尖的文史專家,準備在最短時間內,緊急編纂一部具有我們南方機關官方權威的史論著作——《高麗生成記》!”
“在這部書中,”彭立清目光炯炯有神的看著陸紹遠,“我們將係統地、‘引經據典’地闡述高麗的來源,與我們華夏九州密不可分的關係。核心依據就是:箕子朝鮮!”
他詳細解釋道:“根據我們九州正史明確記載,商朝滅亡後,商紂王的叔父、賢臣箕子,不願臣服於周,於是率領一批商朝遺民,帶著先進的禮儀、製度、文化,向東遷徙,最終在高麗半島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鮮’政權。這是半島信史的開端,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史實!”
“在我們的《高麗生成記》中,”彭立清語氣帶著引導性的渲染,“我們將把箕子刻畫成一位尊貴的‘王族後裔’、一位傳播文明火種的‘聖人’,是高麗半島文明當之無愧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我們要通過一切宣傳渠道,讓高麗的每一個人,從孩童到老叟,都清楚地知道——他們的根,在華夏!他們原本就是我們九州聖賢的後代!”
陸紹遠聽到這裡,微微點了點頭,插話道:“這個方法很好,搶占曆史解釋的製高點,對於第一類基層百姓,長期灌輸之下,或許會有人相信,甚至引以為榮。但對於第二類人,那些讀過書、有自己想法的高麗精英,他們恐怕不會輕易買賬,甚至會激烈反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少帥還是一如既往的一針見血啊!不過這也是我們民政院專門這樣做的。”彭立清立刻接話,眼中閃過一絲銳利,“這正是此策的精妙之處!我們拋出《高麗生成記》,本意就非追求所有人的真心認同,第一步,無所謂他們信不信!在我們南方軍強大的武力震懾下,他們至少不敢在明麵上公然質疑和反對!我們要的,就是先將這個‘曆史定論’砸下去,形成官方唯一的聲音,堵塞其他任何曆史解釋的通道!”
他站直身體,語氣愈發沉重:“將這‘箕子聖王開拓高麗’的曆史定論,通過告示、學校、說書人等各種渠道,在高麗半島全麵宣傳灌輸之後,我們便可順勢推出第二步,也是最關鍵、最核心的一步——針對那兩大類人,實行不同的融合‘手術’!”
“對待第一類基層百姓:以土地為餌,驅動文化歸化”
“麵對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底層高麗百姓,”彭立清回到了陸紹遠昨日指點的核心上,“我們總體三步走戰略依然不變——‘安民、均田、立威’。但在最核心的‘均田’環節,您昨天的點撥讓我們豁然開朗,找到了實現‘均田’並最終完成文化融合的金鑰匙!”
他的聲音帶著創造曆史先驅者的激情與自豪:“我將這套方法,精煉地歸納為‘以地緣換認同’的文化治理術!這個方法,專門為了馴服高麗百姓而做出的方法!”
他走到陸紹遠身邊,指著文件上密密麻麻的條款,開始詳細拆解這套精密的設計:
“第一步,量化土地,明確指標。”彭立清的手指劃過文件上的圖表,“我們民政院將立刻抽調最精乾、最有土改經驗的乾部,組成多個工作隊,像梳子一樣梳理高麗各地,他們的任務是以最快速度,完成對所有土地、包括沒收之地的丈量、登記和等級評定工作。”
他具體說明道:“我們會根據土地的肥沃程度、灌溉便利性、地理位置遠近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最關鍵的是,我們將以每五個地理位置相鄰的村子,劃為一個‘分配競賽單元’。然後,將這個單元內所有可用於分配的土地,統一劃分為‘低、中、高’三個明確的價值等級!不同等級的土地,意味著不同的產出和收益,也對應著不同的‘文化認同兌換標準’。”
“第二步,也是核心中的核心——將土地分配與文化認同進行強製性,階梯式的相掛鉤!”彭立清的語氣變得鏗鏘有力,就像是在宣布著一項不容置疑的鐵律。
“我們要讓每一個高麗農民都清醒地認識到:土地,這塊他們夢寐以求的生產資料,不再是那些權貴,地主的專屬,在南方軍來了之後變成了‘漢家’的恩賞!想要得到它,就必須拿出對‘漢家’的認同來換!”
“為此,我們將在高麗全境,大張旗鼓地開展‘認祖歸宗’活動。
喜歡軍閥:我以鋼鐵洪流碾碎列強請大家收藏:()軍閥:我以鋼鐵洪流碾碎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