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道炁長存_子夜異聞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社會文學 > 子夜異聞 > 第176章 道炁長存

第176章 道炁長存(1 / 2)

我接手了一座破舊道觀,發現觀中有一本無字天書。每晚翻閱,書中會浮現不同精怪的悲歡離合。直到某夜,天書顯現出我自己的過往:我曾是百年前隕落的玄門天才,為護蒼生自散魂魄。如今記憶複蘇,前世仇敵亦感知到我的存在。而那座道觀,正是我當年鎮壓群魔的封印核心…

我叫陳遠,是個沒什麼大出息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在大城市裡摸爬滾打了幾年,攢下的隻有一身的疲憊和一張薄薄的銀行卡。老家是回不去了,父母早逝,也沒什麼牽掛。那會兒正趕上“數字遊民”、“隱居”這類詞兒在網上火起來,我心裡那點對都市喧囂的厭倦便被勾了出來,鬼使神差的,竟生出了找個清靜地方躲起來的念頭。

在網上翻了不知多少頁,終於在一個犄角旮旯的地方論壇裡,看到一則近乎被遺忘的帖子。帖子說,本縣下轄的雲霧山深處,有座叫“清虛觀”的舊道觀,年久失修,香火早絕。當地文化局象征性地掛了個名,卻無力維護,隻盼著能有真心向道或者單純想找個地方清修的人,去接手看顧,不求重振香火,隻彆讓它徹底塌了就行。

帖子附了幾張照片,斷壁殘垣,荒草沒膝,唯一還算完整的正殿也是蛛網密結,一副風燭殘年的模樣。可奇怪的是,看著那破敗景象,我心裡非但不覺得淒涼,反而湧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仿佛那地方我早就去過似的。沒多猶豫,我按照帖子留的聯係方式打了個電話,對方是個聲音蒼老的文化站乾事,聽說我真有興趣,激動得差點沒噎著,手續辦得出奇順利,幾乎可說是白送。末了,他隻反複叮囑一句:“那觀子,老輩子傳下來有些說法,小夥子,去了自個兒當心些。”

我當時隻當是山裡人迷信,或是怕我嫌太破舊反悔,並沒往心裡去。幾天後,我便背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前往雲霧山的班車。

山路崎嶇,班車隻能通到山腳下的鎮子。剩下的路,全靠兩條腿走。越往深處,人煙越稀,林木越密。等到終於看見那座蜷縮在半山腰破敗道觀時,已是夕陽西下。殘陽如血,給那灰黑色的瓦礫和斑駁的牆壁塗上了一層不祥的暖光。山風穿過空蕩的門窗,發出嗚咽般的聲響。

推開那扇吱呀作響、仿佛隨時會散架的木門,一股混合著塵土、黴味和某種奇異冷香的氣息撲麵而來。觀內比照片上更顯荒涼,正殿裡供奉的三清神像早已色彩剝落,麵容模糊,卻依然有種沉靜的威嚴。偏殿的屋頂塌了一角,月光可以直接灑進來。我選了一間還算完整的廂房,勉強打掃了一下,就算安了家。

頭幾天,日子過得簡單而疲憊。每日就是清理院落,修補漏雨的屋頂,學著用簡陋的灶台生火做飯。山裡靜得出奇,除了風聲、鳥鳴、蟲叫,便隻剩下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夜晚更是如此,濃重的黑暗包裹著小小的道觀,仿佛與整個世界隔絕。

就是在這樣一個寂靜得讓人心裡發空的夜晚,我在整理偏殿角落一堆受潮發黴的舊書時,發現了一本不一樣的書。

它被壓在最底下,裹在一塊雖然陳舊卻異常乾淨的青色綢布裡。書是線裝的,封麵沒有任何字跡,紙張泛黃,觸手卻有一種溫潤厚重的質感,不像尋常紙張那般脆弱。我好奇地打開,裡麵竟是一頁頁空白,一個字、一個圖案都沒有。

“無字天書?”我心裡嘀咕,覺得有些好笑。或許是哪個前輩道士留下的筆記本,年月久了,墨跡褪光了?可這紙張的感覺,又不像。

鬼使神差地,我把這本無字書帶回了廂房,放在了枕邊。之後幾天,忙於生計,也就把它忘了。直到某個午夜,我被一陣淒厲的貓頭鷹叫聲驚醒,再難入睡。月光透過窗紙,朦朦朧朧地照在枕畔那本書上。我百無聊賴地順手拿起,翻開了第一頁。

就在目光接觸到紙麵的刹那,奇異的事情發生了。空白的紙頁上,竟然開始有淡淡的墨跡浮現,如同水中的漣漪,緩緩暈開,凝聚成清晰的文字和圖畫。

那是一個關於“藤娘”的故事。

書中浮現的,是一幅細膩的山林畫卷,文字則如同旁白,在我心中無聲流淌。深山裡,一株修煉數百年的老藤,汲取日月精華,終於通了靈性,能化形成一個綠衣少女,自稱藤娘。她心地純善,從不傷人,反而常常幫助山中迷路的采藥人指引方向,或用藤蔓纏繞住失足的樵夫。她愛上了一個常來山中寫生的年輕畫家,那畫家也被她靈秀的氣質吸引,兩人在山花爛漫處相伴,畫家為她作畫,她為畫家起舞。

然而好景不長,山中來了一個貪婪的藥材商人,不知從何處得知了藤娘的本體是株罕見靈植,取其心藤可延年益壽。商人重金聘請了幾個懂些邪法的山匪,趁畫家不在時,找到了老藤的本體,欲強行砍伐。藤娘為護本體,現出原形與之相鬥,雖憑借地利重傷了山匪,趕走了商人,自己卻也元氣大傷,靈智受損,再也無法維持人形,變回了一株渾渾噩噩的普通老藤。而那畫家,自此再也沒等來他的綠衣姑娘,隻當是一場幻夢,鬱鬱離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書頁上的畫麵,最終定格在畫家離去時孤獨的背影,和那株在風中輕輕搖曳、卻再無靈光的老藤上。墨跡慢慢淡去,重歸空白。

我捧著書,久久無法回神。胸腔裡像是堵了一團濕棉花,又沉又悶。那藤娘的善良與悲慘結局,那畫家的失落與惆悵,都無比真實地撼動著我。這絕非尋常的誌怪故事,倒像是……某段被封印的真實過往。

從那以後,這本無字天書成了我深山生活中最大的秘密和寄托。每個夜晚,當月光灑落,我都能從中讀到一段精怪們的悲歡離合。

我讀過“石叟”的故事。它本是山澗一塊頑石,受溪水千年衝刷,開了靈竅,能言人語,喜與過路的樵夫、牧童談天說笑,預測天氣,告知山泉甘甜之處。後來山洪暴發,為救一個被困溪流中央的孩童,石叟毅然挪動本體,擋住洶湧的洪水,孩子得救了,它卻被衝入深潭,靈識被暗流磨滅,重歸沉寂。如今那山澗邊,隻剩一塊略顯人形的大石,被當地山民稱為“公公石”,偶爾還會有人去磕個頭,卻無人知曉它曾有過一段會說話、有情義的歲月。

我也讀過“墨猴”的趣聞。它並非真正的猴子,而是一縷受書香滋養的墨靈,藏身於觀中昔年某位博學老道士的筆洗之中。形體微小,通體烏黑,性喜詼諧,常在老道士夜讀時,蹦出來替他翻書、磨墨,或偷喝硯台裡的殘墨,喝醉了便東倒西歪,憨態可掬。老道士羽化後,它悲傷不已,靈體日漸消散,最終也隻留下一段供後人莞爾的傳說,藏在書頁的殘香裡。

每一個故事,都帶著山野的質樸氣息,有喜有悲,有善有惡。它們不再是誌怪小說裡扁平的符號,而是有著各自情感與命運的生靈。通過這些故事,我仿佛觸摸到了這座雲霧山、這座清虛觀隱藏的脈搏。我漸漸感覺到,這道觀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殘留著某種難以言喻的“氣”,平靜之下,蘊藏著極深的力量。而這本天書,就像是開啟這塵封記憶的鑰匙。

我開始下意識地按照書中偶爾流露出的隻言片語,或是故事裡精怪們提及的某種吐納法門,嘗試著調息靜坐。起初並無異常,直到某次,我讀到一則山魈借山中靈氣療傷的故事,心有所感,依樣畫葫蘆地呼吸,竟感到一絲微涼的氣息,隨著呼吸滲入四肢百骸,多日勞作的疲憊頓時消散不少。這更堅定了我的猜測,這天書與這道觀,都非同尋常。

時光如水,在山中靜靜流淌,不知不覺已是深秋。這一夜,月明星稀,寒意料峭。我像往常一樣,在燈下後來我裝了太陽能燈)翻開無字天書。然而,今夜的書頁,卻遲遲沒有浮現精怪的故事。紙麵一片空白,卻隱隱有光華流動,仿佛在醞釀著什麼。

一種莫名的心悸感攫住了我。我深吸一口氣,耐心等待著。

終於,墨跡開始浮現。但這一次,不再是山水精怪,那畫麵……竟是一座氣勢恢宏、香火鼎盛的道觀!觀宇連綿,弟子如雲,廣場上,一個身穿玄色道袍的年輕身影正在舞劍,劍光如龍,氣貫長虹。周圍是無數欽羨和敬仰的目光。那年輕道人的麵容,竟與我有著七八分的相似!隻是他眉宇間是逼人的英氣與傲然,遠非我這個平凡落魄的現代青年可比。

書頁上的場景飛速變換。我看到“我”或者說,那個年輕道人)道法精進極快,被譽為玄門百年不遇的天才,年紀輕輕便已成為宗門翹楚,受同道尊崇。然而,畫麵陡然一轉,天地變色,烏雲蔽日。無數猙獰的妖魔從地底、從山壑中湧出,肆虐人間,生靈塗炭。正道修士們奮力抵抗,但妖魔之勢如潮,節節敗退。


最新小说: 金烏重生:開局成為廢材太子 密林詭秘錄 快穿之炮灰的穿越之旅 死對頭霸總重生後,對她低聲誘哄 寒門渡 權臣們爭她寵?惡毒公主隻想登基 玄穹問道錄 對的,你可以摸摸他! 開局被廢,我靠係統成至尊人皇 整個地下世界都聽他的,你說他是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