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木蘭罐頭實業廠像是一匹正值壯年的黑馬,在原先的廠房基礎上擴出三倍的的新廠房,“木蘭罐頭實業廠”七個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林觀複現在不會一直待在廠區,在銀石鎮已經有了正經的辦公室,總不能和彆人談生意或者是視察,動不動就帶到廠裡去。
今天她對生產廠進行突擊檢查,原料處理區大多數都是婦女們,正手腳麻利地分揀;殺菌車間裡,馬建國似乎正在檢修設備,他現在都開始帶徒弟了;包裝區則是十分熱鬨,杜誌正指揮著搬運工裝車,運往臨縣供銷社的大訂單今天必須發完……
林觀複沒有打擾他們工作,返回辦公室找會計看上個季度的報表。
會計正在給她彙報,林觀複一邊看一邊聽。
“廠長,上個季度產量達到新高,產量達到18萬罐,目前已經覆蓋全省54個供銷社點,淨利潤.56。”
“按照您的規劃,這部分需要流出大半進行設備升級,同時明年啟動冷庫建造……”
林觀複眼前都是各種數字,說實話,能在85年掙到這個錢很厲害,她都忍不住誇誇自己。
但她同樣疑惑,她掙到的每一筆錢好像又迅速地流出去,而且是那種沒辦法挽留的那種。
今年罐頭廠的淨利潤很高,但擴建的廠房、采購的設備、擴增的生產線、原料采購到處都是錢,和這些大錢相比,增加的員工工資都顯得不值一提。
又是一年,陳霞都開始忍不住催婚了的時候,林觀複沉默地吃飯,不頂嘴但也不答應。
陳霞被逼得沒辦法,看了眼沉默的林運糧,又看向沉默的女兒,咬咬牙:“你要是實在不想找個男人結婚,總要有個孩子啊。”
林觀複扒飯的動作一頓,抬頭看了一眼親媽:“媽,您可真是……想得開。”
林運糧在家裡向來存在感不強,連陳霞都在罐頭廠找了個後廚的工作,他還是樂意待在村子裡種地,這會兒居然也說:“你媽說得對,有個孩子總歸是好的。”
林觀複無奈:“那你們更不用操心,我總歸會給自己找個繼承人的。”
兩人這才不說話了。
林觀複剛過元旦,帶著擴建方案去縣農行找行長貸款。
誰想到這次居然遇到了阻礙。
行長一臉為難:“貸款啊……你去年剛貸款完還上,又要貸啊?”
林觀複翻開賬本:“這次是抵押貸款,廠裡的固定資產可以作為抵押資產,按照七成貸款額度算……”
“不是抵押的問題。”行長打斷她的生意,壓低生意說,“不是我們不給批,是政策有變化,貸款額度全部壓縮了30。”
林觀複瞳孔驟縮,意識到這不是行長為難人,而是政策變化。
她走出銀行時去了一趟縣裡新開的百貨公司,門口排著長隊,這種場景更像是害怕物價上漲。
收音機裡麵的廣播也傳來不妙的消息:“……采取緊縮政策,抑製經濟過熱……”
壞消息向來不是獨自來的。
很快,各方麵的壓力都湧了上來,縣衛生局對於鄉鎮企業送檢的費用增加了,二手市場設備價格已經翻了一倍,供銷社的結算周期也要延長……
林觀複因為前一年的資金還不至於立刻斷供,而且冷庫項目可以暫時擱置,她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在政策緊縮的情況下,接下來是咬咬牙勒緊褲腰帶挺過去,還是尋找一條生路。
這些擔憂廠裡的員工自然不知道,林觀複獨自坐在辦公桌前思考著前路。
第一條路:減產保本,這就意味著員工乃至於背靠罐頭廠過活的相關產業和人員有一部分要被舍棄掉;
第二條路:借錢硬撐,但找個利息可就不是之前的那麼寬鬆,能壓死人;
第三條路:……擴大市場。
既然政策下來就不可能是針對銀石鎮,眼光再放在國內就要鑽牛角尖了。
林觀複手裡的鋼筆不自覺地在紙上留下印跡。
她深呼吸一口,得想辦法弄到一張廣交會的入場券。
喜歡快穿:不孝女補償手冊請大家收藏:()快穿:不孝女補償手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