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品沒意義。
電器沒法形成係統應用。
集裝箱裡的手機倒是有不少,可是特麼王策也不可能在明朝建基站啊。
忽然,王策的目光看到了工藝品後麵的備注:銀質!
王策恨不得給自己一個耳光。
自己一直都想著用糧食賑濟災民,王策手下的戰士們又是不發軍餉的。
所以王策漸漸的忘記了貨幣這個問題。
在明朝,要說什麼東西最硬通的話,那就是白銀了!
崇禎皇帝是真缺銀子,所以慶陽府這種小地方也沒收到什麼銀子。
種種原因,讓王策忽略了明朝的重要本位貨幣:銀子。
崇禎皇帝的財務就是個爛攤子,每年大明的財政赤字高達一百六十萬兩白銀。
朝廷收不上稅,打仗卻到處都要用錢。
彆的地方不說,光是寧夏九邊,戶部就拖欠了九百七十萬兩銀子的軍餉。
在這種情況下,明軍自然是缺乏戰鬥力了。
王策在物品清單裡瀏覽著,終於找到了最想要的兩個字:銀錠!
【係統提示,開箱時間結束。空間門重置倒計時:03235951】
離開倉庫之後,王策的心裡樂開了花啊。
銀子,白花花的銀子……
在後世,純銀是八塊錢一克,折算成一兩的話,是四百塊錢。
四百塊錢,與明末一兩白銀的購買力,其實是頗為接近的。
而且王策提取的銀錠,是純度很高的銀子,在明代是非常難得的。
——在明代,銀子還有“成色”這個標準。
不同成色的銀子,價值也是不一樣的。
銀子很貴,但是在王策這種暴發戶眼中,銀子算個屁啊。
一個集裝箱裡麵的銀錠重達16噸,換算成“兩”,就是三十二萬兩銀子。
兩個集裝箱的銀錠,就是六十多萬兩銀子。
這筆銀子聽起來不多,但是在缺錢缺糧的明末,卻是了不得的巨款。
比如崇禎二年八月,袁崇煥曾經建議把毛文龍的兵馬編成10營步軍、5營馬軍。
這些兵馬所需軍餉為:“折色銀四十三萬兩,草折銀一十萬三千兩、米十三萬六千石、料十八萬四千石。”
按照大明的標準軍製,這支被收編的軍隊將有三萬步兵、五千騎兵。
也就是說,這三萬五千兵馬的糧餉,是五十多萬兩銀子。
王策手下才兩三千兵馬,卻準備了六十萬兩銀子。
發財了……
有了銀子,王策可以大量購買江南和川蜀的糧食、物資。
王策的心情喜悅,他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內院門前。
出門將近一個月,妻妾們估計都望眼欲穿了……
喜歡明末造反:我的盲盒能開神裝請大家收藏:()明末造反:我的盲盒能開神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