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火根向山賊們說道:“兄弟們,你們投靠官兵,都能有個活路……隻是我老秦啊,多半是活不成。”
“等官兵那邊收編完成,肯定就要收拾我了。”
“到時候咱們兄弟們全都被打散了,我秦火根孤家寡人,他們還不是想殺就殺?”
秦火根黯然說道:“老秦我不願意斷了各位兄弟的生路,但也不想去官兵那邊白白送死,吃了這頓離彆酒,大家就各奔東西吧!”
山賊們不勝唏噓。
有些與秦火根關係好的山賊,便提出乾脆不要搭理官兵的命令,早早的離開平涼府這個是非之地。
但絕大多數山賊還是沉默不語。
畢竟天策軍那邊的情況他們也看到了,昔日也是山賊的普通人,現在也能在官兵那邊好吃好喝的呆著,可比山賊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強多了。
更何況王策說的沒錯,秦火根雖然夠義氣,但是在資源的分配上,依然還是照顧自己的老兄弟。
那些入夥晚、體力差、武藝差的,分配的資源可就少多了。
秦火根冷眼看著手下的山賊,心知王策的話已經起作用了,自己手下的兄弟再不像以前那麼團結了。
怒衝心起的秦火根擺了擺手:“罷了罷了,既然兄弟們不講義氣,那就這樣散了吧!”
秦火根帶著十幾個親信,向其他人說道:“各位,後會有期!”
說著,秦火根帶著親信便走了,剩下三十多個山賊在風中淩亂。
眾人麵麵相覷,垂頭喪氣的各自散去了。
秦火根的想法也很簡單:他不想投降,也不想讓手下的人融入官兵,為官兵壯大勢力。
附近的遊騎發現秦火根的手下潰散,立刻回報了王策。
對於這個結果,王策心裡毫無波瀾。
對於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向來沒有一個最終的結論,而秦火根的多疑、猜忌、心胸狹窄,算是在善惡之間明哲保身的一種舉措。
秦火根撂挑子離開,他手下的數百盜賊估計能有近百人歸順。
雖然這個預期比王策想象中的人數少點,但也算是不錯了。
秦火根這麼一走,願意過來投奔的山賊自然比較安心,再不用擔心什麼自立山頭的小團體。
王策向斥候問道:“其他兩夥盜賊有什麼動靜?”
斥候苦笑:“大人,那一夥叫做龍行天下的馬賊仗著自己有座騎,往咱們的後路去了!”
“劉赤那一夥山賊進入了樹林,眼下的行蹤尚不明確。”
王策喃喃說道:“給你們活路,卻偏偏要選擇死扛到底,那就彆怪我不客氣了。”
對這些山賊們的最後選擇,王策早已有了心理準備。
不論古今中外,隻要有人,隻要有權勢和利益,就會有人戀戀不舍。
貪腐數十萬兩白銀的官員也不會舍得主動離職,還想要拿到更多的權勢和財富。
手握重兵的將領能夠雄踞一方,就決不允許彆人觸碰他的利益、侵占他的地盤。
占據了一方市場的巨商,絕不可能把利益拱手讓人。
當年京城淪陷、崇禎上吊,那些官員也不願意拿出錢來拯救大明,直到被李闖拷打,被搶走了九千萬兩金銀,最後淪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這些山賊也一樣——有地盤、有小弟,誰特麼願意投降到官兵的陣營裡吃苦受氣?
王策開出的條件再優厚,對這些山賊頭目來說,也不如他們自己當土皇帝來得快活。
也許,這就是人性吧。
王策大聲說道:“兄弟們,上馬!隨我去殺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