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飲恒河水_水煮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水煮大明 > 第216章 飲恒河水

第216章 飲恒河水(1 / 1)

法摩沙堡高塔的會客廳裡,燭火搖曳。徐霞客拱手行禮:"總督閣下,下官乃大明欽差,特來與貴邦共襄盛舉。"他展開輿圖,"正如貴國在澳門設埠通商,我朝亦願在馬六甲擇地建要塞,互通有無,共禦荷蘭、英吉利之患。"說著從袖中取出明王朝文牒,"今大明已收複文萊,敕封為藩屬,海上力量更勝往昔。"

佛南神棍在旁插話:"我家大人還說,可帶千名火銃手助戰!"

博特略總督撫摸著胸前的十字架,渾濁的眼中突然迸出精光:"上帝啊!這真是天降甘霖!"他猛拍桌子,震得彈藥箱哐當作響:"諸位可知?昨日偵察兵回報,柔佛蘇丹正與荷蘭人密談!"他抓起鵝毛筆在羊皮紙上疾書,"明日我就給果阿總督寫推薦信——不,直接修書給裡斯本國王!"

徐霞客趁機拋出關鍵條件:"我朝欲選淡馬錫今新加坡)築城和建港..."

"任君挑選!"總督將推薦信拍在桌上,墨跡未乾的羊皮紙綻開如蓮花,"城堡、火炮、糧餉全包!買路錢分你們三成,不,一口價五成!"他突然壓低聲音:"其實...我們剛截獲荷蘭商船,十桶火藥、一百支火繩槍,正好便宜了明軍兄弟。"佛南神棍吹了聲口哨,被總督瞪了一眼才噤聲,這哥們已經要被逼瘋了,明國是他的救命稻草。

窗外忽傳來鐘聲,總督指著麻河對岸的燈火:"看哪!那是柔佛人的間諜船!"他抽出佩劍劃破燭台,火光映出牆上的防禦圖,"諸位,與其坐等荷蘭人打上門,不如現在就歃血為盟?"

徐霞客與佛南對視一眼,三人單膝跪地。總督將葡萄酒潑灑在羊皮紙上:"以聖母之名起誓——大明與葡萄牙,當共掌南海之舵!"

因要前往果阿和葡萄牙王國,徐霞客立即將盟約情況寫在紙上,裝入鎏金蠟封信筒,遞給博特略總督,徐霞客道:"下官此行將經果阿赴裡斯本,需勞煩總督遣快船護送信使至文萊。"

總督將條約塞進鑲銀木匣,"三日後啟程如何?屆時我派二十名火槍手和快船護送,保證比大明的八百裡加急還快!"

徐霞客就一路北上,直奔恒河河口方向。三日後,崇禎四年正月十九日,戰船“閃電五號”停靠莫塔馬灣深水港,作為最優秀的“間諜”,徐霞客臨時靠岸乘小船到七十公裡外的首都“勃固”,找當地華人打聽了一些情況。

他隆王統治下的東籲王朝16291648)正處在"他隆中興"的黃金期,堪稱緬甸版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這位君主深諳"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好地打出去"的道理,在其兄阿那畢隆1613年統一緬甸)完成軍事擴張後,果斷將國策調整為"四個現代化":

內政基建:修建水利工程,推廣雙季稻種植,使緬甸從"靠天吃飯"變為"年年有餘";

經濟振興:統一貨幣銅錢"德涅"),鼓勵孟族商人貿易,讓緬甸市場成為中南半島的"義烏小商品城";

行政改革:設立"埃加達"地方議會,吸納撣族貴族參政,開創了東南亞最早的"民族區域自治"雛形;

文化輸出:重修仰光大金塔,扶持佛教僧團,使緬甸成為東南亞的"精神聖地"。

此時的東籲王朝堪稱東南亞"隱形霸主":

附庸體係:阿拉乾王國納貢稱臣,暹羅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緬甸國王被尊為"東南亞共主";

軍事威懾:保留五萬常備軍,定期在撣邦邊境"武裝巡邏",用武力維護貿易通道安全;

經濟命脈:壟斷滇緬寶石貿易,曼德勒成為中南半島最大集市,商旅往來絡繹不絕。

15681606年的明緬戰爭勃應囊南達勃因時期)堪稱東南亞版"朝鮮戰爭"。這場持續數十年的邊境戰爭,讓雙方都付出了慘痛代價,萬曆末年1606年後),明朝在鄧子龍、劉綎等將領反擊下勉強守住核心土司區,喪失木邦、孟密等八處土司相當於丟掉雲南三分之一國土),邊境防線收縮至車裡宣慰司西雙版納);孟族大起義讓東籲王朝意識到"北伐後遺症"——占領區管理成本遠超掠奪收益,占領的土地成了"燙手山芋"。

1606年後,明緬邊境形成"冰凍衝突"狀態,明朝控製區:僅能有效控製車裡宣慰司西雙版納)和南甸、乾崖、隴川等"內地"土司,邊境防禦以"被動防守"為主;東籲實際控製區:木邦、孟養、孟密、蠻莫八莫)等原明朝羈縻土司地區儘歸緬甸,當地撣族首領成為緬甸的"代理人";

東籲王朝深諳"控製貿易節點比占領土地更劃算"的道理。曼德勒扼守滇緬商道,成為中南半島的"貿易中轉站",比直接統治山區土司更經濟實惠;緬甸發現統治撣族比直接統治漢人聚居區更經濟。撣族首領自治+定期納貢的模式,遠勝於派遣官僚直接管理;

雙方默契維持邊境集市繁榮。儘管官方關係冷淡,但民間貿易卻蓬勃發展,形成了事實上的"自貿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兩日後,正月二十一日,因聽到大明最近損失不少藩地,心情鬱悶的徐霞客回到“閃電五號”,戰船揚帆前行,五天後,來到了混亂的恒河入海口,葡萄牙人在胡格利y)今加爾各答以西))建立了重要的貿易據點,徐霞客和佛南神戶商議後,也在此留下五人設立商館,主要是收集周邊的情報。經過與葡萄人的溝通了解到,現在南亞次大陸的整體的情況。

1631年的恒河三角洲是一片充滿矛盾的土地。莫臥兒帝國在沙賈汗統治下如日中天,卻難以徹底掌控這片富庶卻混亂的區域。恒河三角洲就像帝國版圖上一塊頑固的"牛皮癬",表麵臣服於莫臥兒的宗主權,實則暗流湧動。

莫臥兒帝國的軍隊能征善戰,在北印度所向披靡,卻在恒河三角洲的河網沼澤中屢屢受挫。南部沿海的吉大港等地長期被阿拉乾王國控製,這些海盜不僅劫掠商船,還經常深入內陸進行奴隸貿易。莫臥兒官員們對此頭疼不已——派兵清剿耗資巨大卻收效甚微,放任不管又讓帝國顏麵掃地。

更讓莫臥兒人惱火的是那些葡萄牙"失業軍團"。16世紀時,這些葡萄牙冒險家還是帝國官方認可的貿易夥伴。到了17世紀初,失去官方支持的他們搖身一變,成了恒河三角洲最活躍的"河道遊擊隊"。他們在桑德維普島建立據點,在胡格利河畔收取保護費,時而為阿拉乾國王效力,時而自立門戶從事奴隸貿易。這些葡萄牙人就像一群難以馴服的野狗,讓莫臥兒當局既恨又無奈。

當地的政治格局更是一團亂麻。阿拉乾王國控製著沿海地區,孟加拉的小王公們各自為政,葡萄牙冒險家橫行霸道,還有許多土著部落首領在偏遠地區保持著事實上的獨立。這種混亂狀態反而催生了獨特的經濟生態——奴隸貿易、軍火走私、保護費生意在這裡蓬勃發展,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

恒河三角洲的特殊性在於,這裡既是帝國權力的邊緣地帶,又是商業貿易的黃金水道。莫臥兒帝國控製著上遊地區,卻難以染指下遊的河口三角洲。這種權力真空催生了獨特的經濟生態——阿拉乾海盜、葡萄牙冒險家、孟加拉王公和歐洲商人在這片土地上相互競爭又彼此依存。這種表麵混亂實則有序的狀態,正是17世紀早期全球化的一個縮影。

當莫臥兒皇帝在阿格拉皇宮為帝國的榮耀而驕傲時,恒河三角洲的商人們正在創造著自己的財富神話。這片土地完美詮釋了什麼叫"亂世出商機"——在帝國權力的縫隙中,在殖民者的夾縫裡,一代又一代的商人們找到了生存之道。這種獨特的經濟生態,不僅塑造了恒河三角洲的曆史,更影響了整個南亞次大陸的未來發展。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水煮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七零,四年後巧遇前任被團寵 八百塊,買了個修真界 被S級alpha們包圍的直男 全民氪命:化身死神救濟天下女神 無人區:開局肉身點滿 絕世唐門之龍熊鬥羅 病嬌邪醫 生活不易,紅龍賣藝? 王者對弈 修仙種田:求仙子賜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