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禎二年九月末的幾天裡,李勇決定給自己放個小長假。即便是鐵打的身軀也需休息,到了十月初,他仍希望親自去現場查看金山的煉鋼情況。新中國對鋼鐵的重視程度,對於他這個在紅旗之下成長起來的人來說,是再清楚不過的了。戰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鋼鐵的產量,例如一艘裝備六十門大炮的蓋倫船,就需要十多萬斤鋼鐵來打造。如今,金山的製鐵廠包括在金山衛實驗基地,幾個小型實驗性質的高爐,以及位於上海浦東、正對著外灘,現陸家嘴的位置的大型製鐵廠。如果現代人看到這一幕,或許會扇李勇巴掌,畢竟那裡正是上海著名的三件套所在之處,這你也下得了手。但現在,那裡卻是煙霧彌漫的大冶製鐵廠。
前往上海檢查製鐵廠,李勇心中懷揣著一個小小的願望。經過一個月的辛勤工作,恰逢國慶長假,他計劃利用這個機會,帶著兩位因工作勞累而幾乎熬出黑眼圈的美女去郊外遊玩。畢竟,如果她們因工作過度而損害了容顏,對他而言將是一個不小的損失。在那兩匹馬拉的寬敞四輪馬車上,一邊坐一個,這種體驗,您覺得如何?這輛新式的四輪馬車是由沈瘋子和王五在實驗基地新近創新打造的,大明首款配備轉向裝置和軸承的馬車。想象一下,開著它上街,是不是有種駕駛賓利的風範,香車美女,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
遺憾的是道路過於平坦,少了許多令人期待的東西。更令人失望的是,後麵還緊跟著一輛馬車,車上載著沈瘋子和王五,這兩位超過一百瓦的“大燈泡”,關鍵在於這兩位粗獷的漢子神經大條,一路上毫無感覺,總是出現在最不合時宜的時刻。起初,李勇在麵對這種一男二女的三角關係時,內心總是感到矛盾和不安。他既被恬靜而細致的湯青雨所吸引,又對活潑而靈動的沈佩玉懷有好感。儘管現代一夫一妻的觀念根深蒂固,他卻感到束手束腳。經過一個月的觀察,他發現兩位閨蜜似乎並不介意,她們隻要在一起就總是歡聲笑語,快樂地像一對好姐妹。她們對共侍一夫的現狀似乎毫不在意,這讓他思考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究竟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因此,現在的李勇已經釋然,心安理得地扮演起了一個真正的“渣男”,甚至不想回到現代社會,質疑那是否真是一個成功男人應該歸屬的地方。
當秋天的寒露在黃浦江麵上凝結時,六座土高爐正冒著紅彤彤的火苗,讓這片天空煙塵滾滾。江邊的風吹著焦炭和鋼鐵的味道,把工棚頂上的蘆葦席子吹得呼呼作響。光著膀子的工人們揮舞著鐵錘,動作像跳動的火焰,千斤重的閘門落下時發出巨大的響聲,滾燙的鐵水順著模具流淌,像一條火龍一樣。搬運工們大聲吆喝著,把從外地運來的鐵礦石倒進熔爐裡,摻了硫磺的木炭在爐膛裡爆發出青藍色的火焰。馬夫揮動鞭子抽打在牛車上,驚飛了蘆葦蕩裡的白鷺,而百丈之外的沙船上,載著礦石逆流而上,船上的“大冶”旗幟在風中飄揚。這真是一幅熱鬨的景象。
1847萬斤,這就是明朝初期全國鐵的總產量,不管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那個時候,廣東的鐵產量配額是189萬斤,差不多占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多一點。到了嘉靖年間,全國的鐵產量應該是2億7千萬明斤,換算一下,大概就是16萬噸。這個數字和18世紀初歐洲的鋼鐵總產量14萬噸到18萬噸差不多是一個水平。
到了明朝晚期,老百姓用的煉鐵爐比官方的要大,一天一夜能煉出3600斤鐵,最多的時候一天能煉出6000多斤鐵。民間煉鐵用上了活塞式鼓風機,這玩意兒跟現在的鼓風設備差不多。宋應星在《天工開物》裡提到:“煉鐵的時候,用的炭裡頭,煤占了七成,木炭占了三成。”……土高爐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將冶鐵爐和炒鐵爐連在一起用。方以智在《物理小識》裡說:“鐵爐是用鹽和泥巴做的,出爐的時候還沒炒過的就是生鐵……熔化的時候,弄個方形的池子接著,撒上乾泥灰然後用柳條棍子快速攪拌,鐵就熟了。”這種煉鐵技術減少了炒煉熟鐵時的再熔化步驟,縮短了炒煉時間,降低了成本,是煉鐵曆史上的一項重大突破。
《明代後期社會轉型研究》中說:明代的煉鋼技術牛逼得不行,當時全世界都沒幾個能比得上的。歐洲那邊得到18世紀才琢磨出來怎麼把熟鐵和生鐵一塊兒煉成鋼。明代的民營冶鐵不僅比以前的朝代牛多了,而且在全世界都是最先進的。
目前,大冶製鐵廠的生產量已經提升至每日2萬餘斤,換算成年產量大約為800萬斤。其中,製造槍炮和冷兵器的需求量達到200萬斤,農具和日用品的用量同樣不容小覷。隨著水泥的使用和建築中螺紋鋼的應用,鋼鐵的總需求量急劇增加。例如,建造一座混凝土結構的豪華彆墅,至少需要10萬斤鋼鐵。幸運的是,目前有能力修建此類住宅的都是經濟條件較好的人群,儘管鋼筋價格昂貴,為了彰顯身份,他們仍然願意承擔。按目前的需求預判,軍隊還需要增加200萬斤,而民用缺口至少1000萬斤以上,這產能還需要翻兩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勇在房地產從業超過六年,建築使用螺紋鋼那是標配,所以李勇在修建個人彆墅時,特彆打造了這種鋼筋。這種鋼筋由實驗基地通過冷拉工藝生產,這種工藝特彆適合小規模的螺紋鋼材生產。生產過程首先對原始圓形鋼材進行拉伸,以延長其尺寸,隨後在拉伸過程中形成螺紋。最終,通過熱處理工藝,確保螺紋形狀的穩定性。這種加工方法以其工藝簡便和較低的設備投資成本而著稱。
鑒於大規模生產的需要,大冶製鐵廠采用了熱軋工藝。該工藝通過軋製設備將加熱後的鋼坯加工成圓形鋼材,並在軋製過程中形成螺紋。最終,通過冷卻處理確保螺紋形狀的穩定性。這種加工方法以其高效率和高精度而著稱。
李勇堅持的另一項關鍵物資是鐵絲。他深信,對於以熱兵器為主的部隊來說,無論是在對抗未來的建奴、蒙古騎兵,還是麵對農民軍的人海戰術時,利用鐵絲構建防線都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當然在建築施工中,鐵絲的用途也非常的多。實際上,鐵絲的生產過程並不複雜:首先將熾熱的金屬坯軋製成5毫米厚的鋼筋,接著將鋼筋送入拉絲設備,通過逐步縮小拉絲盤的孔徑,拉製出不同直徑的線材。經過冷卻、退火、包覆等一係列加工工藝後,便能生產出各種規格的鐵絲。
李勇和其他四位夥伴在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裡,都變成了花貓一般,渾身上下沾滿了鐵廠的煙塵,看起來頗為滑稽。幸運的是,儘管她倆看起來相似,但因為她們眼睛形狀差異,能夠明顯辨認。李勇沉思了片刻,最終下定了決心。他意識到,如果繼續從外地運輸礦石,無論是通過陸路還是水路,成本都會非常高昂,而且產量也會相對較低。因此,他們必須在礦區就地煉鐵,而上海這個地方則應該專注於生產鋼材,尤其是特種鋼材,以及各種鋼製品和軍火。
距離上海最近的鐵礦資源,李勇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最終將目光投向了南京上遊的馬鞍山以及黃石地區。在明朝時期,黃石地區就已經開始開采鐵礦,而馬鞍山的鐵礦資源直到二十世紀才被人們發現。考慮到曆史背景和現實情況,李勇認為,相對於已經開采多年的黃石鐵礦,新發現的馬鞍山鐵礦在解決土地利益分配問題上可能會更加容易一些。因此,他決定派遣勘探隊伍前往安徽太平府的馬嶺地區附近的山區,對那裡的鐵礦資源進行詳細的勘探工作。
李渣男讓花貓秘書記下來,讓莫學貴安排南京金山商會的人員就近去辦理。同時給另一隻花貓說,一經發現有礦,立即動用資金將探明有鐵礦的地低價買進來。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水煮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