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兄弟在聽完李勇直白的講述之後,由驚奇變成了驚嚇,渾身感到陣陣寒意,這幫人怎麼看上去不像好人?宋應星是理工男,對數字特彆敏感,2萬軍隊,2000萬收入等,多少有點驚世駭俗,一個小小的衛指揮使要乾嘛?要造反嗎?很明顯,他們的實力,已經達到相當恐怖的程度。這幾年來,宋氏兄弟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全身心地投入科考,什麼時間,我大明的版圖上,竟然悄無聲息地,崛起一股這樣的勢力?關鍵是,你再強,關我們何乾?你要嚇,就去嚇彆人嘛?宋應星兩兄弟一頭黑線。
宋應星平複了一下情緒,開口問道:“請問將軍,您找我們來是有什麼打算?”
李勇象怕嚇著他們了,語速較慢的反問道:“在回答之前,我想,先請教先生,經過五次會試,對我大明的科舉製度有何看法?”
宋應星回憶中帶著苦澀:“首先,會試的難度極大,十人中難有一人中的;其次,官場腐敗影響到考場,賄賂考官的傳聞,不絕於耳。”
李勇繼續追問:“那麼,先生認為會試內容是否合理?”
宋應星帶著略為痛苦的神情回答:“考試內容不過是八股文和社論罷了。”
李勇譏諷的笑著說:“我大明本意,以科舉選拔造福百姓之英才,然考試內容,卻與治國平天下,相去甚遠。像先生這樣的大才,二十載,報效朝廷的最佳年華,卻隻能在家中書房,埋頭苦讀,你說,這個狗屁世道,算不算荒謬至極?”李勇很少像一個憤青,對朝廷透出濃濃的敵意,與他常掛在嘴上,什麼猥瑣發育,背道而馳。當然,李勇敢這麼說,是因為他放心的很,宋舉人,今天是跑不了的,這些壓抑已久的話,對著“自己人”,口嗨也就口嗨了。但用語如此之重,氣氛頓時有些尷尬,宋氏兄弟是對現狀不滿,骨子裡,仍是忠君愛國的文人,但二十年的挫折,忠誠度還是下降到了危險的邊緣,所以他們也沒反駁。
在尬了一會兒後,李勇經過深思熟慮,開始慎重的回答宋應星的提問:“我金山準備借先生之才,救萬民於水火,扶大廈之將傾!”
在邀請宋應星之前,李勇是做了功課。他不僅找人調查宋應星的生平,還深入研究了除科舉考試之外,宋應星的興趣愛好。李勇了解到,宋應星不僅考試厲害,對農業、工業、冶金、紡織和醫療等多個領域,都喜歡研究和探索,而且都有獨到的見解,絕對的複合型人才。李勇有時候在想,這是不是彆人家遺傳基因好,你看彆人宋氏的老祖宋景大人,在弘治年間,官至南京工、吏、兵三部尚書,感情是啥都會!
李勇看出宋應星有點懵,這個帽子有點大,宋應星有點戴不上。隻有繼續解釋:“大明帝國地大物博,氣候條件複雜,特彆是近來,賊老天不是嚴寒就是乾旱。大明迫切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用豐富的農業生產技術,幫民眾渡過難關。同時,許多珍貴的手工業傳統技藝,正麵臨著失傳的危機,也迫切需要傳承和弘揚,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還有曆經千年冶金技術,先進的紡織技術等等,都可以造福萬民,在我大明,能成此事者,唯有宋先生!不知道,我剛才所說的這些理由,是否足夠?”
李勇眼光銳利的看著宋應星,給人感覺誠意十足,見宋應星有些意動,隨後驕傲的說道:“不瞞先生,我們金山,已經廣泛地推廣農肥和農藥,這些農用品,顯著地提高了田地的收成,至少產量增加了三成。在工業領域,更是取得重大的技術突破,我們發明了車床、鑽床、刨床、銑床、磨床等一係列機械之母,這些機械的發明,使金山能夠製造出,先生意想不到的物品如鐘、軸承等。在冶金方麵,我們已經掌握了水力鼓風爐的高爐技術,煉鐵效率極大提高,先生你猜一個高爐日產多少斤鐵?”
宋應星皺眉想了想,說道:“3000斤?”
李勇小有得意的,輕輕搖了搖頭,說道:“6000斤,6000斤的優質生鐵!在紡織行業,我們廣泛地采用了手搖八排、十六排、三十二排的紡紗機,紡紗效率和產量直接提升數倍。同時,我們還發明帶有飛梭的十六路、三十二路織布機,織布的效率和質量也是提升數倍。在造船方麵,我們已經能夠製造出長十五丈,寬四丈風帆巨艦,跨越大洋如坦途,可重現鄭和下西洋之壯舉。此外,我們還能夠鑄造3000斤重的紅夷大炮,發射重達二十斤的炮彈,足以讓所有的敵人聞風喪膽。我們還造出了帶有轉向能力的四輪馬車,這些馬車載重是傳統馬車的三倍以上,......”李勇完全控製不住,一通真真假假的大吹,不過,好象他還真是做到不少,今天,在大明牛人麵前,李勇的裝x非常成功,但是我們必須鄙視他。
李勇沉思了片刻後,又緩緩地開口說道:“宋先生,冒昧地問一句,不知道先生一身的才華,在一次次無用的科舉考試上,還要被埋沒多久?我金山需要您,我大明百姓也需要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宋應星這人,是明代學霸中的學霸,堪稱“全能六邊形戰士”——農業、手工業、冶金、紡織……沒有他不插手的。他對空談一套、實踐一套的“ppt學者”嗤之以鼻,堅持“光說不練假把式”,直接在實驗室田間地頭、作坊車間)搞研發。他改良農法、發明“輪軸法”“鍛造法”,冶金、紡織技術全被他優化了一圈,堪稱“科技創新狂魔”。更離譜的是,他還自學《本草綱目》,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醫學入門選手”……這哪是學者?分明是“明代斜杠青年”天花板!可惜啊,大明這公司,人才儲備爆滿,但經營水平拉胯。崇禎老板統治者)隻會壓榨人才,不會重用人才,結果這家“百年老字號”最後破產倒閉……宋應星們再能乾,老板不發工資、不給資源,再厲害也救不了公司啊!
現代老板學著點——再牛的人才,不給資源、不給支持,最後隻能變成“離職名單”裡的一員。
宋應星這"學術界卷王"最近遇到個有趣的對手——"半吊子"的李勇,卻聊起天來仿佛開了天眼。這哥倆從種地聊到造火箭真的,還承諾帶宋應星上天看風景),從青銅器聊到環球旅行,宋應星擅長對中國古代文明和技術總結和應用,而李勇則似乎擁有作弊和開掛的能力,他對科技的未來走向有前瞻性的認識。把圍觀吃瓜群眾聽得一愣一愣的:"你們彆是偷偷開了掛吧?"
這邊兩位"人間清醒"打得火熱,"理工學術界卷王"還有一個人是沈星奕,沈瘋子現在人稱"金山瘋王")已經把實驗室燒了三次,每次都是"理論太超前導致操作失誤";陳子龍、方以智和佛南西斯科算三位"半卷王",他們這個領域也有兩把刷子...,而最可怕的是,這些都不是頂配——徐光啟和孫元化這種"科技宅男"在遠方瘋狂內卷,他們同樣是大明科技領域的“頂流”。
經過長時間的深入交談,李勇終於圖窮匕見,誠請宋氏兄弟前往金山,任命宋應星為金山科學院院長,宋應昇為副院長。如果金山成立政府,這就是工部負責人。李勇為宋應星開出了五項豐厚的條件:首先,搬家費1萬兩;其次,月薪300兩根據一種說法,明朝1兩銀子相當於今天的300元人民幣,相當於月薪10萬,這是一份極為慷慨的待遇),承諾年底分紅;第三,提供豪宅,三進三十畝的專家彆墅;第四,支持科舉,如果宋應星堅持明年參加會考,安排海船直送京師,並承諾動用關係,必中!最後,承諾安排專人照料宋氏祖屋,確保返回故鄉,一切如舊。宋應昇的待遇條件同等優厚,李奸商也算是拚了。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水煮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