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嗬,說曹操曹操到!"李勇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笑意,指尖輕叩煙灰缸。這暹羅國也不是好人!後世泰國那套"泰化"華人的手段他可門兒清——泰王嚴禁華人二代學中文,簡直是把文化滅絕玩得明明白白。
現下東籲與暹羅天天掐架,簡直是大明樂見其成的"鷸蚌相爭"戲碼,不能一下把東籲給錘死了,留下衰弱的東籲與弱小的暹羅國之間天天打擂台,才是最符合當下大明的利益的。大家完全可以溝通交流一下,商人嘛,求財而已!正琢磨著怎麼跟東籲搭上線,這送上門的使者豈不是天降餡餅?
16世紀中期那會兒,東籲王朝可沒少給明朝找麻煩。這幫孫子一路向北蠶食"三宣六慰"土司轄區孟養、木邦、緬甸、八百、車裡、老撾),把明朝西南邊疆攪得雞飛狗跳。1583年劉綎、鄧子龍雖收複木邦、孟養,卻讓東籲主力溜了號。明朝國力衰退,拉扯到1609年,隻能默認東籲對"六慰"的實際控製,雙方劃山而治——伊洛瓦底江高黎貢山成了天然分界線。
"名義上還喊大明爸爸,"李勇冷笑,"實際上早把雲南外圍當自留地種上了。"此刻他摩挲著茶盞,心裡盤算:上次丟的國土要連本帶利收回來,順便再薅點東籲的羊毛。
這次李勇通過海上聯軍來打群架,可比明軍以前在那崇山密林裡打爛仗輕鬆多了,李勇準備再次祭出的"敲竹杠經濟學",既要領土又要保護費,背後的算盤都是"如何讓對手出血最多"。上次明朝失去的,都要擼回來,而且還要加上利息。
東籲使者撲通跪下,雙手捧著貢品高舉過頂,活像給財神爺上供。李勇叼著華子,翹著二郎腿,半晌不吭聲——這沉默比罵娘還讓使者冒冷汗。
"敢問天使今日興兵,所為何事?"使者聲音發顫,額頭抵著地板。
李勇彈了彈煙灰:"你們沒錯,我乾嘛打你?"
使者一愣,趕緊磕頭:"若有冒犯,任憑上國責罰!"
"蠶食"三宣六慰"土司轄區怎麼說?"李勇豎起一根手指,"無故揍暹羅國又怎麼說?"又豎起第二根手指,"這些年給大明交了多少貢品?"第三根手指亮出來時,使者後背已經濕透。
"求上國開恩!容我回去稟告國主..."使者褲襠隱隱發潮,磕頭如搗蒜。
崇禎四年五月二十七日,天剛蒙蒙亮,李勇就下令攻城——他太清楚他隆王那點小心思了,以為拖兩天就能攢出談判籌碼?老子偏要一棒子打醒你這個春秋大夢!戰場上得不到,談判桌上肯定更得不到。
聯軍擺開60門5斤紅夷大炮,再加上從船上拆下的20門10斤炮、10門20斤炮,陣勢堪比移動炮兵工廠。對麵東籲雇傭的葡萄牙人隻有6門24磅炮20斤炮),活像拿著玩具槍對抗機關槍。
"轟!轟!轟!"
一個時辰後,葡萄牙人的6門炮全成了廢鐵。李勇叼著華子看戰報:"這幫孫子,炮彈還沒咱的零頭多。"
上午10點,廣南軍3000火槍兵發起衝鋒,陸戰隊的30門曲線炮立馬跟上——開花彈像下餃子般砸向城牆。東籲士兵哭爹喊娘:"這他娘的是炮還是天災?!"文萊新軍作為第二梯隊抵近護城河,火力掩護得那叫一個密不透風。
東籲兵仗著城牆負隅頑抗,結果付出超2000人傷亡,才勉強把阮主火槍兵趕下城——這"三換一"的買賣,簡直血虧!
第二天柔佛火槍兵接力衝鋒,文萊燧發銃手繼續火力壓製。東籲士兵的屍體堆得比城牆還高,又砸進去2000條人命真是血流成河,終於又渡過艱難一天。他隆王看著戰報差點暈過去:"這特麼是打仗還是給明軍送人頭?!"
第三天,前線斥候狂奔來報:"大王!暹羅前線崩了!彭世洛戰役慘敗,隻剩5000殘兵逃回來!勉強守住邊境線。"他隆王掰著手指一算:全國四萬大軍,一個月就折了人!這哪是打仗,簡直是給李勇送軍功章!
"彆打了!還打個毛線,快找大明爸爸談判!"他隆王哭喪著臉,"再打下去,老子連當俘虜的兵都沒有了!"他隆王原本想攢籌碼,結果攢出一手"賣身契"。
這場攻城戰完美詮釋:在絕對火力麵前,任何抵抗都是徒勞——李勇用開花彈給東籲王朝上了一堂"降維打擊"的實戰課。
當李勇人沒睡醒,眼睛還沒睜開,東籲使者已跪在"江南三號"甲板上,腦袋磕得咚咚響:"東籲國知錯了!求天使開恩!"
"現在知道跪了?"李勇翹著二郎腿,把玩著翡翠扳指,"晚了!"他當即扔出"五宗罪"敲詐清單,每一條都夠他隆王喝一壺:
吐疆土:"三宣六慰"土司轄區全還大明——當年老祖宗的地盤,一寸都不能少!
縮首都:原勃固王朝土地變大明飛地沿海仰光地區),滾回阿瓦去!避免你老跟暹羅、柔佛打架濺老子一身血,以後阿籲王國還是恢複阿瓦王國更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賠銀子:100萬兩白銀補1609年前的戰爭舊賬——利息都翻倍了!
交稅賦:每年稅收三成上供大明爸爸——當兒子就要有當兒子的樣子
認乾爹:以後東籲國王必須由大明冊封——敢私自稱帝就滅你九族
"答應這些,保你王位不失!"李勇彈了彈煙灰,"不然...嘿嘿,暹羅大軍馬上就到!"
崇禎四年五月三十日,勃固城門大開。他隆王披頭散發衝出來"負荊請罪",活像上演了一出"末代國王"的戲碼。李勇被嚇得煙都掉了:"臥槽!這哥們兒戲精附體?奧斯卡欠他小金人。"這哥們懂得不少,這個調調都會,心中還默默的點六百六十六。
五月三十一日,李勇揉著太陽穴,看著地圖直嘬牙花子——這東南半島打得是痛快,可一統江山後才發現:手下大將比地盤還稀缺!兵分三路,捉襟見肘!這場麵像極了暴發戶買房——李勇剛搶完地盤就發現,連個靠譜的物業都找不著。
鄧思之帶著300陸戰隊+3000廣南仆從軍,接管勃固和沙廉港,成為勃固飛地守備隊,從金山水師和蔡三海盜集團扒拉出十艘戰船,拚湊成"勃固海防支隊",李勇心中暗暗吐槽:"這配置還不如海盜窩!"
陸戰隊張宗昌團長則領700陸戰隊+2000柔佛火槍兵,殺回孟養、木邦等故土組成三宣六慰收複組,文萊新軍得火速打包回國——人家正全國暴力征稅呢,烽煙四起。
最終,李勇頒布人事詔令:調鄧思之自淡馬錫赴任勃固,破格擢升其為緬甸總督。為製衡荷蘭與英國在南海的擴張,他重組水師體係——將周殼所轄呂宋水師擴建為南洋水師,主力艦隊的錨地由呂宋移駐淡馬錫,統攝整個南洋海域。此番調整後,金山水師抽調二十八艘戰艦增援周殼,使南洋水師編製激增至七十二艘。若並入蔡三海盜集團的三十五艘艦船現隸屬大東亞殖民公司),實際控艦規模已突破百艘大關,絕筆壓荷蘭東印度公司70艘船一頭。
崇禎四年六月初一,"江南三號"甲板上,李勇與鄧思之並肩遠眺勃固城垣。"思之,此地雖奉佛教為國教,然西鄰阿拉乾若開族)、東接柔佛皆崇奉伊斯蘭。"他手指北方的蒼茫天際,"東籲王朝雖遭重創淪為內陸國,其狼子野心不容小覷。當借暹羅與撣族土司之力持續消耗,更要強力推行儒學教化。"戰旗獵獵聲中,他的聲音沉如洪鐘:"此疆域我誌在必得,終有一日,東籲與暹羅必將同赴湮滅!"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水煮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