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搶楚王,小雞肚腸的李奷商對這種能看不能吃的情況,完全不能忍,感覺留在武昌索然無味。他瞥了眼窗外陰雲密布的天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標子!"
"少爺!"留著絡腮短須的李標三步並作兩步跨進廳堂,鎧甲上的銅釘還沾著清晨的露水。
"即刻啟程去襄陽!"李勇指尖劃過案頭密密麻麻的情報,"既要探查各路義軍的動向,更要聯絡上咱們起義軍裡埋的暗子。"他忽然壓低聲音,"我看南召縣位置不錯,北靠伏牛山,南臨宛襄平原,古有“北扼洛陽、南控荊襄咽喉”之稱。我們將影響力往北推一推,在這裡建立秘密補給點如何?"
李標會意地咧嘴一笑,露出滿口白牙:“高!少爺實在是高!這義軍從山中悄悄出來,購買咱的糧草軍火,真是神不知鬼不覺。我這就去辦!”
"肖之雲!"李勇轉頭喚來那位江湖老大氣十足的漢子,"重慶府相對已是大後方,203師留1個旅盯著川東土司,你部主力進駐湖廣,你親自坐鎮武昌如何?"他眯起眼睛,"陳元化要搞這個‘溫和土改’和‘官場改革’,阻力必然不小!你且去幫他鎮鎮場子——"話鋒陡轉,"誰敢攔著我金山的良政,管他是天王老子,都給我送去“移民”!"
待眾人散去,李勇攬著吳承誌的肩膀登上"青雲號"蒸汽船。這艘由宋應星與沈星奕聯手打造的蒸汽風帆船,雙螺旋槳攪得江水翻湧如沸,船舷兩側的黃銅壓力表指針瘋狂震顫。"走,帶你們見識見識‘打通’蜀道的盛景!"他指著遠處雲霧繚繞的三峽峭壁,眼底閃爍著商人般的精明,"陳子龍、方以智、趙禮——三位大才子,且看本會長治國手段!"李勇“旅遊觀光團”一路向西,宋應星和沈星奕兩倒楣的黑鬼煤灰),則一路小心伺候著隨時在鬨脾氣的蒸汽機。
六月初十的成都城飄著花椒的辛香,東大街碼頭的青石板被商旅的腳步踏得發亮。李勇倚在包銅欄杆上,望著江麵上穿梭的貨船——那些掛著川西鹽商旗幟的艨艟巨艦,正將一箱箱生絲、藥材運往長江下遊。
"報!大人!"親兵捧著竹紙疾步而來,"自打廢了蜀王田莊,成都米價跌了三成!"李勇接過竹紙,隻見上麵密密麻麻記滿了數字。
陳子龍扶著船舷輕歎:"蜀王舊製盤剝百年,如今百姓能安享太平......"話音未落,方以智已拽著他看向熙熙攘攘的市集——染坊裡新式的腳踏紡車嗡嗡作響,茶樓上說書人正講著"妙計安蜀"的新篇。李勇望著碼頭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初步感受到西南新政的繁華。
一時興起一路向北,李勇立於船頭,任憑江風掀起猩紅披風。千裡錦江在螺旋槳掀起的浪濤中奔湧,兩岸青山如黛,萬裡橋的飛簷隱約可見。他忽然揮手示意停船——遠處浣花溪畔的翠竹間,一座巍峨道觀掩映在千年銀杏樹下,簷角銅鈴在風中叮咚作響,正是川西第一叢林青羊宮。
"走,瞧瞧去!"李勇翻身下船,牛皮靴踏碎青石板上的露珠。一大群隨行官員簇擁著他步入山門,玉虛子觀主早已率眾迎候。那老道手持拂塵,鶴氅無風自動,倒真有幾分道貌岸然,不對是仙風道骨——若非李勇瞧見他袖口露出的蘇繡雲紋,險些信了這出塵之姿。
"大人駕臨,貧道有失遠迎!"玉虛子拂塵輕掃,聲音洪亮如鐘。李勇眯眼打量這位"世外高人",忽然笑道:"聽聞川西道脈昌盛,今日特來討教。"
玉虛子聞言,頓時來了精神。他引著眾人穿過三清殿,殿內青銅鼎裡插著三炷檀香,青煙嫋嫋纏繞著元始天尊的神像。老道侃侃而談:"如今道教分全真、太一兩派,修道儀製已然完備。"他掰著手指細數,"初入道者分錄生、南生弟子,已婚者稱清真、清信弟子;受戒後有智慧十戒弟子、太上初真弟子......"說到興處,竟從袖中抽出一卷黃綾,上麵密密麻麻記載著"真人真仙"直至"上清大洞三景弟子"的品級服飾。
李勇邊聽邊點頭,目光卻越過玉虛子的肩頭,落在殿外鬱鬱蔥蔥的古柏上。他忽然想起南洋諸島上的天主教堂——那些金發碧眼的傳教士,總愛對著大明的子民念叨"靈魂歸屬";更煩心那些蘇丹國的番僧,動輒以真主之名蠱惑人心。"民眾信了這些洋教,心便不在大明了啊......"他撚著腰間玉佩,暗忖道。
"大人對道教儀製感興趣?"玉虛子見李勇沉吟,以為遇到了知音,"我觀藏經閣有全真教王重陽祖師的《立教十五論》,太一教的《靈寶領教濟度金書》,還有......"
"道教乃我華夏正統,若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李勇指尖輕叩腰間佩刀,打斷玉虛子,"比方說,將《道德經》裡的‘無為’化作‘為民’,把‘長生久視’換成‘國泰民安’;再比方說,給道士們立些新規矩——學格物致知,研農商水利,懂醫治病救人......"他目光炯炯地看向玉虛子,"如此改良,何愁不能成為凝聚民心的大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玉虛子張大了嘴,半晌才憋出一句:"這......這恐非我輩所能......"
"有何不能?"李勇大步走向殿外,陽光穿透古柏在他鎧甲上投下斑駁光影,"本官以後就設個‘道學院’,請您,還有各派高人共商大計——"他轉身笑道,"就叫‘中華道統振興計劃’!"
"青城山那邊如何?"李勇忽然問道,目光灼灼地望向西南,"聽聞那是道教發源地之一。"
"哎喲!"玉虛子一拍拂塵,"鐘太極真人就在青城山主持天師洞!貧道與他相交莫逆,可陪大人同去!"
"哦,那就有勞了。"李勇抬手止住話頭。
崇禎五年六月十一日的晨曦穿透薄霧,李勇站在成都府衙的箭樓上遠眺遠山——那抹黛色山影如巨幅水墨鋪展在天地間,山巔雲霧繚繞處隱約可見道觀飛簷。"給大夥兒放個假!今天全體旅遊——青城山!"他轉身對侍衛笑道,"備車,去青城山會會那位鐘太極真人!"
卯時三刻,一行五輛四輪馬車踏著露水浸潤的青石板路出發。李勇與吳承誌共乘一車,身後跟著陳子龍、方以智、趙禮、宋應星、沈星奕和王力新,還有玉虛子。到了山腳,玉虛子道長手持拂塵在前引路,鶴氅在晨風中翻飛如雲。"李大人,前方就是‘青城天下幽’的入口了!"他回頭笑道,拂塵一掃,倒真有幾分仙風道骨。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水煮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