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讓速度變快,建築的總體結構就肯定不能太過於複雜。而且想要抵擋住地表100多度的高溫,那麼地下避難所的整體深度就不能太低。至少需要在地底100米的地方。
想要在這種深度進行土木作業,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程。
我現在有一個初步的想法。”
“說吧。”
“咱們可以建造出1萬個可以容納30萬人居住的地下避難所。我大概計算了一下,能夠容納30萬人居住,其實並不需要太過於寬敞的空間。
畢竟都被逼到進入避難所了,那時候隻要能夠生存,哪裡不是好地方?
每個人能夠有兩平米的空間,能夠讓其伸開腿,就差不多了。”
說出這番話的人是一個看上去非常陰翳的青年。他來自於極寒世界,他曾經參與大型避難所的搭建。
他搭建的大型避難所,結構非常緊湊。
他隻給每個人留了三平方的空間,讓人可以勉強躺上去。每個房間都有著一個可以提供供暖的管道,確保室內的溫度不會低於零下20度。
彆管居住體驗是否舒適?
他這種做法確實讓更多的人活了下來。
“小馮的想法確實不錯,但這是不是太不人道了。”趙老雖然很讚同這個想法,但是依舊感覺有點不人道。
“趙老,咱們是經曆的世界不一樣。你們所經曆的都是一些自然天災。沒有體會過極端溫度的難纏。想要挺住地表100多度的高溫,而且速度要快,還要耐用。
那麼必須在做工以及材料上下功夫,至於這住的體驗,那就不需要我多說了。
隻要能夠正常的活著,哪怕是蜷縮起來,那又能怎樣。
一個人一平米也能夠活下去。當然了,那種大通鋪形式其實也可以。100平米的地方住100多個人其實也可以住得下。
”
“好,就按照你的思路來。既然都已經到世界末日了,舒適這個詞兒就跟人類沒有緣分了,現在大家主要考慮的隻有‘活下去’”趙老直接敲定了內部生活區域的結構,接下來大家開始討論如何將熱量排出去。
“內部必須要有製冷裝備,需要有一套獨立的供電係統,一套獨立的供風係統,而且還要有水循環係統。
這三套係統加在一起,才能夠勉強支撐整個避難所。
”
“食物方麵應該怎麼辦?”
“食物不用管,我們有足夠多抗乾旱的農作物。經過基因改良的木薯,甚至能夠在幾乎無水的狀態下依舊存活。”
工作間裡麵一共有30多個人,這些人已經開始動手畫了。
彆問他們為什麼不用電腦畫圖,這種情況下電腦繪圖速度並不比人工繪圖快。
與此同時,各個工程隊的負責人接到了來自於高層的調令。讓他們集結好各自的工程隊,帶上設備和寵物小精靈,隨時準備出發。
接收到這個命令以後各個工程隊的負責人,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
但他們毫無畏懼,隻要工資到位,土木老哥什麼都敢乾。
……
一個小時以後,初版圖紙就已經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