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的”李長生看到這樣的配置已經很滿意了。
他並沒有說人類生活在1平方米的地方太過於不人道。
還是那句話,都已經啟用地下避難所,人類文明在地表已經無法生存了。
此時‘舒適’這個詞兒就跟人類沒有關係了,人類這個文明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活下去?
彆說每人隻有一平方米。
隻要能夠讓人類文明延續下去,哪怕躺在棺材裡,那也無所謂。
這座地下避難所的設施已經算得上是相當豪華了。每個人甚至能夠分到一平方米的私人空間,這是多少末日小說中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在這座地下避難所中有著非常完善的自循環係統以及氧氣製造係統。
這裡雖然還沒有辦法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自體循環,但是自循環係統可以將需要消耗的資源變得最小。
如果把可以儲存的物資都裝滿,這座地下避難所至少可以撐300多年。
當然了,這有一個前提,住在這裡的人不能產生暴亂。
如果到時候真的投入使用,這座地下避難所的氛圍肯定會相當壓抑,在這種氛圍下出現暴亂,隻能說是合情合理。”
“無所謂了,發不發生暴亂那就不是我們該管的事情了。隻要這座地下避難所真的可以運轉300年,那麼這座地下避難所的任務就完成了。
”
李長生跟負責檢測的人員,一邊走一邊說道。
很快這兩人就來到了一處,看上去略微寬敞一些的地方。這些建築的表麵開著非常細小的孔洞,像是戰爭片裡的暗堡。
“這裡是什麼地方?”
“這裡好像跟設計圖上有點區彆,從設計圖上來看,這裡原本應該是能源核心。
施工隊應該進行了一些改造,這裡應該是某種防禦類型的設施。
隻要在這裡放上幾架機槍,能夠堵住周圍80%的地方。”
“我大概明白了,施工隊或許擔心內部出現巨大的問題,提前在通往重要建築的路線上布置好防禦設施。”李長生跟著兩個負責檢驗的人員一起往裡麵走,很快三人就來到了整個地下避難所的核心。
這裡彙聚了大量重要的建築,水循環係統,汙水處理係統,儲能係統……各種各樣用於維持,地下避難所運轉的核心建築全在這裡。
“這些核心建築物裡麵所需要使用的機械設備,全部都來自於其他的世界。在原本的世界中,這些機械已經做好了設置。來到地下避難所以後,隻需要打開開關,然後稍微調一下,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按照我們粗略估計,這座避難所在得到充足補給的情況下,可以支撐300多年。
而且這座避難所還有著‘低消耗模式’,在這個模式下,各種補給分到每個人手上將會急劇減少。
這個模式我是為了應對某些突發的情況而設定。
在這樣的模式下,這座地下避難所至少可以堅持500年以上。”
“挺好,這座地下避難所很不錯。其他的細節我就不用看了。咱們去下一個地下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