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義珍把筆帽哢地一按,合上本子,紙頁夾在指間翻了個麵。他起身拍了拍褲縫,領帶歪了半寸也沒去扶。辦公室外走廊傳來腳步聲,由遠及近,又拐了個彎走遠了。他看了眼表,差七分鐘三點。
王文革的辦公室在建委東樓三層,門牌擦得能照出人影。丁義珍敲門前,順手把手機調成飛行模式,塞進內袋。門開了一條縫,王文革探出半個身子,笑得像剛吃完一盤熱菜。
“丁市長,準時啊。”
“您都這麼忙,我哪敢遲到。”丁義珍進門,順手帶上門,沒坐,先環顧一圈,“這屋采光不錯,比我們市政府那邊敞亮。”
王文革擺擺手:“老樓了,也就窗戶大點。坐,坐。”
兩人落座,丁義珍從包裡抽出一份文件,封皮印著“新型建材產業園項目可行性報告草案)”。他輕輕推過去:“最近縣裡推了個招商項目,想聽聽您這邊的建議。流程上您是專家,政策也熟。”
王文革翻開看了兩眼,眉頭微動:“港資?注冊地在開曼?”
“殼公司,實際投資人是香江那邊一個老實業家,做環保建材的,想往內地擴。我琢磨著,這種項目落地,既能拉動就業,又不汙染環境,挺合適。”
王文革點點頭,手指在封麵上輕輕敲了兩下:“手續上倒是不難,備案、環評、用地預審,走正常流程就行。不過……”他抬眼,“這種項目,一般都得有人牽頭引線,不然容易卡在半道。”
丁義珍笑了:“所以我來找您啊。您人脈廣,認識的企業家多。要是有合適的中介公司或者本地合作方,搭個橋,將來也算一份功勞。”
王文革沒接話,但眼神鬆了一瞬,像是聽見了想聽的詞。
丁義珍起身告辭,臨走前“不經意”補了一句:“聽說投資人挺急,說月底前要定選址。您要是有資源,咱們抓緊碰個頭。”
門關上後,他沒立刻走,站在走廊儘頭的飲水機旁接了杯水,慢悠悠喝完,才下樓。
車在街角停了五分鐘,陳光明的短信來了:“檔案室有人調了招商項目預審目錄,ip是建委內網,時間是剛才。”
丁義珍回了個“收到”,把手機反扣在膝蓋上。
另一邊,審計局張工正坐在辦公室翻賬。桌上三份報表攤開,全是徐江名下的公司。他用紅筆圈了兩筆轉賬:一筆五十萬,從“宏達建材”轉到“李宏偉個人賬戶”,備注“工程預付款”;另一筆四十八萬,同一天從李宏偉賬戶拆成六筆,轉入王文革妻子名下的“京海宜居房產谘詢公司”,備注“谘詢服務費”。
張工給王大陸發了條加密消息:“錢走過橋,閉環了。要原件嗎?”
王大陸回得快:“留著,等通知。”
丁義珍回到市政府,沒回辦公室,直接去了招商辦。他找的是副主任,一個戴眼鏡的中年女人,姓李。
“李主任,縣裡那個港資項目,宣傳口徑再放一放。”
“不是說要抓緊嗎?”
“現在是放風,不是落地。”丁義珍靠在桌邊,“你讓下麵人去幾個鄉鎮走走,特彆是莽村那邊,提一嘴‘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地方優先考慮’。彆太明顯,就當閒聊。”
李主任眨眨眼:“我懂了,是‘釣魚’。”
“不,是‘曬餌’。”丁義珍笑了笑,“魚咬不咬,看它們自己。”
下午五點十七分,莽村村委辦公室。
李有田正在看一份複印件,是縣裡下發的招商簡報。他兒子李宏偉站在旁邊,手機剛掛掉。
“誰打的?”李有田問。
“徐哥的人。說有個港資項目,做建材廠的,要三百畝地,優先給政策鬆的村。”
李有田把簡報拍在桌上:“政策鬆?誰鬆?我鬆嗎?這種事怎麼能輪到我們?”
“爸,關鍵是建委那邊有人遞話了,說隻要‘關係到位’,項目穩得很。”
李有田眯起眼:“建委誰?”
“王主任。”
他愣了兩秒,突然笑了:“老王這是要發財啊。咱們呢?分一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