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的清晨,陽光透過澄澈的空氣,潑灑在省實驗高中的大操場上,帶著一絲暮春特有的、恰到好處的暖意。空氣中彌漫著混合了青草氣息和淡淡花香的清新味道。巨大的紅色橫幅——“決戰高考放飛夢想”橫貫整個主席台,在晨風中獵獵招展,映襯得台下整齊排列的高三年級方陣更顯莊重肅穆。
“同學們,高考的號角已經吹響!這不是結束,而是人生新篇章的起跑線!”校長渾厚有力的聲音通過擴音器回蕩在操場的每一個角落,字字鏗鏘,“希望你們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骨氣,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心無旁騖,全力以赴!為自己十二年的寒窗苦讀,交上一份無悔的答卷!”
操場上響起一片雷鳴般的掌聲,帶著即將踏上征途的激動與忐忑,更飽含著破釜沉舟的豪情。林雪萍站在教師方陣中,目光平靜地掃過自己班級的區域。少年少女們稚氣未脫的臉上,此刻寫滿了少有的認真和凝重。陽光勾勒出江韻華的側臉,他微微仰頭看著主席台,眼神專注,下頜線在光線下繃出一道屬於青春、也屬於責任的弧度。在他旁邊隔了幾個人的許清瑤,脊背挺得筆直,漂亮的臉蛋上少了幾分平日的靈動張揚,多了一份沉思的專注,長長的睫毛在眼下投下安靜的扇形陰影。
誓師大會進行得很順利。學生代表、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紛紛上台發言,勵誌的話語、殷切的期望、真摯的鼓勁,彙集成一股無形的、灼熱的力量,炙烤著每一個人心中的鬥誌。當最後,全體高三學子在領誓員的帶領下,右手握拳高舉過肩,齊聲喊出那擲地有聲的誓言時,整個操場仿佛被點燃了,那青春激越、帶著破釜沉舟氣勢的聲音直衝雲霄:
“挑戰極限,無悔青春!衝刺百日,成就夢想!”
“超越自我,永不言棄!高考必勝!實驗必勝!”
聲浪在校園裡久久回蕩。儀式結束,各班依序帶回教室。人流如潮水般退去,偌大的操場重歸空曠,隻留下那片依然鮮紅奪目的橫幅,在風中靜默著,宣告著這場關乎無數人命運的長跑,已進入了最關鍵的衝刺區。
回到教室,上午最後兩節課是生物連堂。林雪萍站在講台上,能清晰地感覺到學生們的情緒還沉浸在誓師大會的激動餘波裡,眼神亮得驚人,同時又帶著一絲大戰將至的亢奮和不易察覺的疲態。
“‘穩態與調節’是整個生命科學的基石,也是高考命題的熱點和重點區域。”林雪萍的聲音清晰而溫和,將一張繪製著複雜反饋調控循環的彩色示意圖貼在黑板上,“免疫調節、神經調節、體液調節三大係統的協同與平衡,構成我們生命體這個精密宇宙得以穩定運轉的關鍵。比如這個負反饋調節……”她指向圖中一個清晰的回環,“體溫調節就是典型。體溫升高,下丘腦整合信息,促使汗腺分泌增加、血管舒張,散熱增多;當體溫回落至正常,這些反應又會減弱。理解這種‘負反饋’的普遍性和自限性,是解題的核心邏輯。”
她講得很慢,重點強調概念間的聯係與實際模型的分析。目光敏銳地捕捉著台下學生的反饋。當她提到“正反饋在機體中相對少見,如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過程等,特點是加強直至完成特定過程”時,特意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個簡潔的、不斷放大的箭頭圖示。
就在她轉身寫下板書時,眼角的餘光瞥見教室靠窗的位置。許清瑤的眉頭微微蹙起,手中的筆無意識地在筆記本空白處畫著圈圈,漂亮的嘴唇抿成一條略顯困惑的直線。她身旁的江韻華則顯得遊刃有餘得多,飛快地在教材空白處做著標注和理解框架。
下課鈴響,教室裡立刻響起一片挪動椅子和收拾書本的窸窣聲。林雪萍收拾講台上的教案,並未急於離開。果然,許清瑤和她的同桌快步走了過來,手裡緊緊攥著課堂筆記。
“林老師,”同桌是個靦腆的女生,小聲開口,“您剛才講的那個正負反饋的區彆,還有實例題裡那個血糖濃度維持的機製圖……我有點轉不過彎來。”
林雪萍停下動作,溫和地看向她們:“哪裡不明白?慢慢說。”
許清瑤抬起眼,指著自己筆記上的一個圖示:“就是這裡,老師。反饋環的信號傳遞路徑,為什麼有時候是從效應器又返回感受器?這個回路感覺好繞。”她的語氣帶著點不易察覺的懊惱,顯然對這個抽象的邏輯鏈條感到吃力。作為藝術特長生、校內風雲人物的她,在理科的細節推理上,有時會顯露出短板。
林雪萍拿出筆,在許清瑤的筆記本空白處快速地重新畫了一個更加清晰易懂的簡化示意圖,並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出感受器、神經中樞、效應器及其間的興奮或抑製作用。“彆被名稱嚇住。想想你最熟悉的體溫調節模型。感受器皮膚溫覺神經末梢)感知變化,報告給‘中央處理器’下丘腦神經中樞),下丘腦再‘下令’給執行部門效應器汗腺、骨骼肌、毛細血管等)做出反應。當這個反應反過來又影響了最初的刺激源頭時——比如出汗降溫後,皮膚溫度感受器接收到的就是‘刺激減弱’的信號,反饋給中樞,讓中樞下達停止降溫的命令。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刺激變化信息傳遞下達指令做出反應影響源頭調節效果)信息反饋指令調整’的閉環。把這個動態過程想象成一個自動巡航係統,它就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的解釋條理分明,抽絲剝繭,將抽象的原理用極其生活化的動態過程闡釋清楚。同桌女生聽著,緊鎖的眉頭一點點鬆開了。許清瑤專注地看著林雪萍筆下的圖形和清晰的箭頭,長長的睫毛顫動了一下,那雙漂亮的杏眼裡,迷茫漸漸被一層領悟的光亮所取代。
“我好像……有點懂了!”許清瑤的聲音裡帶著一絲豁然開朗的興奮,“就是先要找到那個‘刺激源’,然後順著信號傳遞的鏈條捋下去,看反應最終作用在哪,如果又回到那個源頭形成了影響,這就是個閉環調節!”她為自己的理解露出了一個釋然的笑容,臉頰邊顯出淺淺的梨渦,青春明媚。
“沒錯,重點就是抓住初始刺激點和最終的調節效果,以及作用鏈是否閉合、方向是抑製還是促進。”林雪萍讚許地點頭,“理解本質比死記硬背實例重要。課代表那裡有幾份關於這塊總結的資料和圖表,內容更直觀,待會可以借來看看。有任何問題隨時問我。”
“謝謝林老師!”兩個女孩異口同聲地說,語氣輕鬆了許多,臉上的憂色一掃而空。
等她們走開,江韻華才背著書包,手裡拿著一個保溫水杯,磨磨蹭蹭地走到講台邊。他還沒開口,林雪萍就先說話了,語氣是麵對家人時那種更隨和的打趣:“怎麼?江大學霸還有不懂的?”
江韻華耳朵尖微微泛紅,不是提問的羞赧,似乎有彆的心事。他清了清嗓子,避開姐姐老師)帶笑的眼神,目光卻瞟向正和同桌小聲交流著走出教室的許清瑤的背影:“那個……林老師,我是說……關於這套知識點的補充資料,陳思那邊還有嗎?”
林雪萍不動聲色地觀察著他略顯彆扭的表情和明顯不太自然的借口,心裡了然,麵上卻一本正經:“資料?剛才說的那份針對‘反饋調節模型分析’的專項練習?”
“對!就那個!”江韻華立刻點頭,眼神裡的急切卻暴露了他顯然不隻是想關心資料。
林雪萍忍住笑意,慢條斯理地將講義放進公文包:“課代表手裡應該還有。不過我看許清瑤剛才也想去借,好像對這個知識點掌握還有不牢考的地方,要是有人能和她在同一份資料上探討,從不同角度梳理思路,可能效果會更好。”她抬眼看江韻華,語調平緩卻意有所指,“畢竟,給彆人講清楚,自己理解得才更透徹。這也是強化記憶的方法之一。”
江韻華先是一愣,隨即對上自家老姐亦是老師)那雙似乎洞察一切卻毫無點破之意的眼睛。一絲被看穿心思的尷尬爬上臉頰,但更多的是某種被打通關節的輕鬆。他抓了抓後腦勺,低低地“哦”了一聲,嘴角卻不自覺地往上翹了一下。“知道了。那個……林老師再見!”他匆匆說完,幾乎是跑著追出了教室。
看著弟弟消失在走廊拐角那帶著點雀躍的背影,林雪萍莞爾。少年人那點欲蓋彌彰的小心思,在陽光下清澈得一覽無餘。
午餐時間,林雪萍習慣性地走向學校教師食堂。剛打完飯找了個靠窗的清淨位置坐下,手機便震動了一下。屏幕亮起,顯示是“明華”的消息:
【我們那個社區中心改造方案有突破了!突然有了個打通東西立麵、引入下沉庭院的想法,感覺整體采光和流線能一下子通透起來。下午在現場驗證一下,你幾點有空?一起晚飯?跟你分享下這‘頓悟’的快樂。】
林雪萍看著信息,眉眼間不自覺地染上笑意。她能想象到江明華此刻可能正拿著鉛筆在圖紙上快速勾勒草圖的樣子,那雙深邃的眼睛裡必定閃爍著專注的光彩。每次他項目上有突破,那份源於專業和創造力的純粹喜悅,總是能透過文字感染到她。她放下筷子,快速回複:
【恭喜!聽起來很大膽的想法。我下午沒課,在實驗室整理論文數據,六點前能結束。晚上陪你吃飯,為你‘頓悟’慶祝。】
回完消息,陽光透過食堂寬大的玻璃窗,照在餐桌上簡單的飯菜上,也仿佛被那小小的屏幕傳來的暖意所浸染。她知道他下午要去那個位於舊城區、混雜著複雜結構和時代印記的改造項目現場實地考察、測量。在圖紙上“頓悟”的靈光,終究需要落在真實的磚瓦空間和人群需求上才能生根發芽。她為他這種腳踏實地的創造力感到欣慰。
午後的陽光慵懶地灑進生物實驗室。安靜的空間裡彌漫著淡淡的消毒水和培養皿基質的混合氣味。林雪萍沒有穿白大褂,隻專注地坐在實驗室深處的電腦前。窗外,大榕樹的濃蔭濾過陽光,在光潔的實驗台上投下搖曳的光斑。
屏幕上顯示的是一份正在修改中的科研論文稿件,密密麻麻的數據表格和柱狀圖羅列其中,核心是關於某種生長因子在特定環境壓力下對植物根係發育影響的調控機製研究。
實驗室的門被輕輕叩響。
“請進。”林雪萍應了一聲,視線並未離開屏幕。她以為是學生來借儀器或詢問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門被推開,江韻華探頭進來,神情帶著點做錯事般的猶豫。更讓人意外的是,他身後還跟著許清瑤。
林雪萍有些驚訝地轉過頭:“嗯?你們倆?有事?”
江韻華拉著門,讓許清瑤先進來,自己才跟上,反手把門虛掩。許清瑤手裡抱著那本關於“生命係統穩態與調節”的專題資料,漂亮的臉上帶著一種豁出去的決心,臉頰還微微泛紅。
“林老師,”江韻華先開口,聲音放得很低,像是怕打擾了實驗室的寧靜空氣,眼神飛快地瞟了旁邊的許清瑤一眼,“那個……瑤……許清瑤她對上午那套資料裡的模型分析題有幾個點,呃,卡殼了。下課去辦公室,看您好像不在……我們就想著,您可能還在實驗室……就找過來了。”他語速有點快,聽起來像是排練好的說辭,末了又小心翼翼地補充,“沒打擾到您吧?”
許清瑤這時也上前一步,水潤的杏眼裡帶著誠懇的求教:“對不起林老師,打擾您了。就是這個免疫調節和體液調節協同作用的示意圖分析題,韻華他給我講了前兩步,但第三步這個抑製效應到底作用於哪個細胞,我和他……有點分歧。”她說著,把資料翻到折角的一頁,上麵清晰地畫著一個t細胞釋放淋巴因子激活b細胞,同時抑製細胞釋放某種因子反過來抑製t細胞活性的圖表,一道用紅筆圈出來的題目要求分析這個抑製效應的位置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