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風帶著幾分燥熱,裹挾著城市特有的喧囂,拂過省一中高三教學樓前的香樟樹冠,枝葉沙沙作響,像是在為即將到來的離彆預演。高考誌願填報的日子臨近,空氣裡無形中彌漫著一種混合了期待、焦慮與憧憬的複雜情緒。教室窗明幾淨,黑板上方鮮紅的倒計時數字猶如戰鼓,敲打著每一顆年輕而不安分的心。
林雪萍站在高二三)班的講台上,粉筆灰沾在淺藍色的襯衫袖口,留下幾點不易察覺的印記。她剛剛結束一節關於遺傳病概率計算的習題課,深入淺出的講解和嚴謹的邏輯推理讓不少原本眉頭緊鎖的學生露出了豁然開朗的神情。然而,課堂氣氛並未完全輕鬆下來。她敏銳地捕捉到了座位間偶爾傳遞的小紙條、壓低聲音的討論,以及投向窗外的、略帶迷茫的眼神。
這節是高三學長的自習課,她作為生物老師也是他們的誌願填報指導小組成員之一,正利用這個空閒來查看班上高二學生的學習狀態。高二的他們,距離那個關鍵性的時刻還有一年,卻也早早嗅到了那份沉甸甸的氣息。
“大家靜靜一下,”林雪萍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安定人心的力量,教室裡細微的聲響很快平息下來。“看到高三學長學姐們現在的狀態了嗎?選擇的方向感,往往建立在對自己清晰認知的基礎上。從今天開始,我們的社會實踐模塊正式啟動。這一次,不止是體驗,更希望大家能在接觸不同領域的過程中,思考你的興趣、你的擅長點在哪裡。”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一張張年輕而充滿生氣的臉龐:“第一站,我們聯係到了本市正在進行古建築修複與社區更新的‘清溪裡’項目工地,帶大家去實地感受一下建築、規劃、曆史保護與現代生活空間的碰撞。時間定在這周六上午九點,市圖書館前集合,統一坐車過去。”
座位間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既有對新活動的期待,也有對“工地”兩個字的本能訝異。
林雪萍留意到靠窗位置的江韻華正飛快地在筆記本上寫著什麼,旁邊的許清瑤湊過去看,馬尾辮的發梢輕輕掃過他的肩膀,不知他低聲說了句什麼,許清瑤立刻扭回頭,臉頰浮起淡淡的紅暈,還不輕不重地用手肘拐了他一下。這兩個孩子之間特有的、旁人難以介入的小氣場,總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
她唇角微揚,繼續補充:“這不是普通的參觀,項目負責人恰好是我朋友的團隊。他答應我們,會為大家詳細講解設計理念、施工流程以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將書本知識與城市肌理、人文關懷、工程技術融為一體的鮮活案例。請務必帶好記錄本和你們的好奇心。”
江韻華聞言抬起頭,眸子裡閃過一道與平時散漫不同的光亮。哥哥江明華就是建築設計工作室的合夥人……“清溪裡”的項目,難道是哥哥他們負責的?這個可能性讓他原本隻是當作普通戶外活動的行程,忽然多了一層特彆的意味。
周六的天氣異常悶熱,厚重的雲層壓在城市上空,空氣粘稠得仿佛能擰出水來。市圖書館氣派而現代的大樓前,一群穿著統一校服或清爽便裝的高二學生早已在此集合,嘰嘰喳喳,青春洋溢的氣息衝淡了天氣帶來的壓抑感。江韻華和許清瑤幾乎同時到達集合點。
“喂,你哥他們工作室負責這個項目?”許清瑤今天紮了個高高的丸子頭,露出光潔的額頭和修長的脖頸,一身簡單的白色t恤和修身牛仔褲,清爽得像一株帶著露水的茉莉。她湊近江韻華,壓低聲音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求證的好奇。
“十有八九,”江韻華遞給她一瓶擰開了蓋子的冰水,額前的碎發被汗微微濡濕,貼著頭皮,“明華哥上周跟我提過一次市裡的重點舊改項目,位置對得上。我還納悶他怎麼有空給中學生活動開綠燈,原來雪萍姐是林老師啊。”他語氣帶著點調侃,眼神卻不經意地掃過旁邊正在和林雪萍低聲交談的帶隊老師。林雪萍今天穿著一身利落的米色修身七分褲和白色雪紡上衣,乾練中不失柔美,正低聲核對人數和注意事項。
“哇,那豈不是可以聽專業人士詳細講解?”許清瑤的眼睛亮了一下,隨即又想到什麼,微微嘟嘴,“可惜我誌不在此,這些鋼筋水泥、圖紙測繪,想想就覺得頭大。”她天生對色彩、線條和光影的流動更敏感。
江韻華低頭看著她微微鼓起的臉頰,語氣自然地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你看你畫的那些海報,還有上次給科技社設計的展板,空間感和藝術性都很棒。建築也離不開審美,隻是實現的材料和方式不同而已。說不定你能從空間利用上找到靈感。”他的話沒有刻意的吹捧,更像是一種建立在日常觀察上的客觀陳述。相處日久,他早已習慣並欣賞她那些噴薄而出的創作靈感和偶爾為某個效果較真的小固執。
許清瑤被他這番“非刻意肯定”說得有些不好意思,扭過頭去,假裝整理並不存在的背包帶子,聲音有點悶:“哼,還用你說。”但那微揚的唇角泄露了她真實的情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輛中型巴士穩穩駛來。林雪萍指揮學生們有序上車。江韻華和許清瑤自然坐在了相鄰的位置。
車輛啟動,城市的街景在窗外流淌。巴士內部的冷氣驅散了車外的燥熱。江韻華靠在椅背上,看著窗外飛掠而過的梧桐樹影,心裡莫名有些微瀾。以往哥哥在他心裡,是親人,是可靠的長輩,是偶爾能分享點生活瑣事的朋友。但他很少主動去了解江明華的工作本身,那片由藍圖、結構、混凝土和人文情懷交織的世界,似乎遙遠而枯燥。這次,他將以一個“準專業人士”講解對象的身份去看待哥哥的職業日常,這種視角的轉變,讓他有些新鮮,也隱隱有些期待看到哥哥工作的模樣。
許清瑤則拿出速寫本和彩鉛,隨意地在紙上塗抹著窗外雲層的形狀,線條乾淨流暢,很快勾勒出烏雲積聚的厚重感和風雨欲來的壓迫感。色彩被她暫時擱置一旁,專注於線條的表達。江韻華側頭看了一眼,沒出聲打擾,隻是默默把兩人之間座位的空間稍微讓開了些,給她更寬鬆的創作環境。這細微的動作引起了許清瑤的注意,她飛快地瞥了他一眼,沒說話,筆下卻更流暢了幾分,一朵小小的、蜷縮的雲朵邊緣被她不自覺地修飾得異常溫柔。
車程不算遠,“清溪裡”項目工地的大門很快映入眼簾。高大的藍色圍擋,醒目的安全警示牌,裸露的紅磚牆與新砌的混凝土結構交織在一起,大型設備的聲音隔著圍牆隱隱傳來。剛一下車,一股混合著塵土、新舊建材和遠處小吃攤煙火氣的獨特氣息便撲麵而來。天氣更加悶熱,大家紛紛拿出遮陽帽或小風扇。
工地入口處,已有幾位戴著白色安全帽的負責人模樣的人在等候。為首的那位身材高挑挺拔,穿著一身合體的深灰色休閒工裝褲和poo衫,手裡拿著一卷圖紙,赫然便是江明華。他剛結束和監理方的短暫溝通,轉身走向校車方向時,一眼便看到了正和帶隊老師交談的林雪萍,臉上瞬間揚起溫暖而毫不掩飾的笑意,目光相接的瞬間,那笑意裡便多了幾分隻屬於他們彼此的默契和安心。
“林老師,還有各位省一中的同學們,辛苦了,歡迎大家來到‘清溪裡’。”江明華朗聲開口,聲音清越有力,帶著一種自然而然的親和力和掌控感,瞬間吸引了所有年輕的目光,“我是這個項目的規劃設計負責人之一,江明華。”他簡單做了自我介紹,目光掃過學生隊伍,在與江韻華眼神接觸時,不著痕跡地點了下頭,兄弟間的默契無需多言。而當看到隊伍中穿著簡單卻依然亮眼的許清瑤時,他眼神裡也多了幾分對熟悉後輩的溫和笑意。
工地負責人給每一位師生分發安全帽。江明華親自拿起一頂白色小號的安全帽,走到林雪萍麵前。她微微仰起頭,為了方便戴帽,幾縷發絲垂落額邊。他動作熟練而輕柔地為她調整鬆緊扣的位置,指尖不經意掠過她鬢邊的碎發,眼神交彙間,他低聲道:“今天這氣溫,還受得了?”那關切的聲音低得隻有她能聽見。
“還好。”林雪萍抿唇一笑,也低聲回應,“你比我想象中還能講。”
“沒辦法,接了你這個任務,總得保質保量。”江明華唇角彎起狡黠的弧度,替她扣好最後一個搭扣,目光在她戴著白色安全帽的模樣上停駐了一秒,眼底笑意更深。尋常的工地安全帽,在她身上,竟也顯出一種彆樣的颯爽。
江韻華遠遠地看著這一幕,看著哥哥舉手投足間那種成熟的、處理一切事務都顯得遊刃有餘的從容氣度,看著他對林雪萍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溫柔體貼,心頭忽然像是被什麼東西輕輕撞了一下。那是親情之外,一種對他熟悉又陌生的男人形象的認知衝擊。原來在專業領域、在眾人麵前,以及麵對愛人時,哥哥是這樣的。
“發什麼呆?走啦!”許清瑤輕輕拽了一下他的胳膊,自己已經好奇地四處張望起來。江韻華回神,趕緊戴好安全帽,跟上了隊伍。
戴上安全帽的江明華,仿佛瞬間進入另一種狀態,不再是平日裡溫和隨性的大哥形象。他手持圖紙,領著隊伍在指定的安全區域內行進,沉穩而條理清晰地講解起來。聲音在略顯嘈雜的工地背景音中依舊清晰可辨:
“我們現在所在的區域,是原‘清溪裡’曆史保護街區的核心位置。大家看這麵牆,”他指向身旁一道被部分保留、精心加固的紅磚牆,“斑駁的紅磚,老式的花窗,這些都是曆史的印記,是這片社區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生活記憶,是城市肌理的‘毛細血管’。我們的設計理念,不是推倒重建,而是‘織補’和‘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