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從最初小打小鬨的街頭擺攤做起,一步步壯大規模,將昔日的醬菜小作坊,發展成了員工上千的納稅大戶,直營店遍地開花。
還在縣委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連續三年參加春季廣交會,前後拿下幾十筆外彙訂單。
利潤雖薄,但薄利多銷,外彙總額加起來,與那些絲綢、工藝品企業相比,也不遑多讓。
謝家的老房子,八年前就推倒重蓋了,建了一棟當時流行的二層小洋樓,給謝姎一家也留了兩間固定的客房。
如今孩子們都大了,謝軍都當外公了,過年人到齊的話,二層小洋樓也不夠住了。
可老宅的宅基地就這麼點大,再蓋也擴不到哪兒去。
往上蓋吧,當初蓋兩層樓,都差點和斜後方的鄰居吵架,說是擋了他們的光,若蓋三四層樓,還不得吵翻天?
於是,去年底,在謝姎的提議下,謝軍找大隊擴大了山地承包,打算搞個綠色大棚種植基地,到時候便是冬天都能收獲源源不斷的蔬菜瓜果。
山腳約十畝的宅基地也一並被他拿下,經過半年規劃建造,蓋起了一座樓高五層、前花園後草地的時髦大彆墅。
這下,就算孩子們長大了結婚生娃,也依然住得下。
謝軍把彆墅三樓一整層都留給了謝姎這個幺妹,沒有幺妹,就沒有謝家現如今的輝煌。
幺妹帶著外甥、外甥女回來度暑假,謝軍兩口子比二老都上心。
提前把三樓客房的席子、薄被準備好,電風扇每個房間一台,還是稀罕物的雙門電冰箱裡,冷凍室囤滿了孩子們喜歡的冰棍、雪糕,冷藏室也冰鎮著不同風味的汽水。
謝姎回到娘家,跟在自己家沒區彆,一到就讓孩子們自己去玩,她回房衝了個澡,洗去一身黏黏膩膩的汗,穿了身輕薄透氣的蠶絲連衣裙,下樓來到花園樹蔭下,陪謝母剝蒜子嘮嗑。
“小秦禮拜天有空過來嗎?你哥前天在水庫釣到一隻五斤多的甲魚,還有幾條大黃鱔,養在水池裡先吐泥,等小秦來了殺了吃。野生甲魚前些年剛開放承包時倒是經常抓到,這幾年難得遇到了。”
謝姎撩了撩還沒全乾的頭發,笑著道:“他不加班肯定過來。”
事實上哪用等禮拜天,當天傍晚,秦崢就開著單位給他配的轎車,帶著一簍秦越下午剛送到的湖蟹來丈母娘家蹭晚飯了。
秦峰迎著改革的春風,承包了村裡的湖塘養殖魚蝦、螃蟹,又聽取了謝姎的建議,在湖塘四周種了一圈桑樹,搞了個桑基魚塘,沿著湖塘修了幾個釣魚平台、建了幾座涼亭,供城裡來的遊客垂釣、采摘。
附帶農家樂的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的農莊模式在當前這個時代還是非常新穎的,口耳相傳下,越來越多的遊客前往黎明公社秦氏魚莊遊玩。
秦氏魚莊如今的知名度,就連市裡的政府單位都聽說了,搞團建都指名去那裡。
機械廠這幾年的效益越來越差,秦越去年買斷後就回鄉下幫父母搞起了養殖。
年輕人肯開拓,湖鮮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不論是不是節日,隻要有湖鮮上市,他就會往叔叔家送一大簍嘗鮮。
傍晚下了一場雷陣雨,庭院裡還算涼快,謝軍把大圓桌搬了出來,一大家子乘著風涼圍著圓桌吃喝起來。
清燉甲魚、醬爆黃鱔、栗子炒雞、清蒸大閘蟹、蒜蓉小龍蝦,還給即將步入青春期的秦曄晨蒸了一隻小公雞,光肉菜就上了五六道。
大人們喝啤酒,孩子們喝汽水,推杯換盞、和樂融融。
“媽,那裡是誰家?好氣派啊!”
和丈夫吵了一架回娘家的白秀媛,受不了娘家逼仄的老破房,草草扒了幾口飯,就帶著小兒子出來散心。
賀熙明真是沒用,既然知道在第一輪下崗名單裡,不買點禮品去找領導走後門,反而在家喝酒耍酒瘋,氣得她跟他大吵了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