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公婆還當著鄰居的麵說是方衛國在養她,今兒怎麼好意思再提嫁妝呢?
闞青青把他們當一家人,他們卻從頭到尾都在算計,算計她嫁妝,算計她孝心外包……
她看了一眼方衛國,他坐在那低著頭,逗著平平安安,沒有幫她說話的意思。
顯然,也想知道她嫁妝還有多少嗎?她笑笑,“嫁妝啊,這些年不都用來補貼家裡了嗎?”
既然問出口。
自然是不信她將嫁妝用完。
這不,婆婆脫口而出,“你這麼多嫁妝,還有不少金銀珠寶,怎麼可能這麼快用完?”
當初闞青青帶著一個大箱子進的方家的門,公婆原本不願意兒子娶資本家大小姐。
可見她帶來這麼多嫁妝,便痛痛快快的給他們炒了兩個菜,催促兒子趕緊領結婚證。
父母有遠見,闞青青出生時,戶口是落在普通農家,如此政審根本沒有問題。
闞父讓方衛國娶闞青青,他不會害女兒,想讓女兒過的好,自然不會毀女婿前途。
闞青青認為方衛國是自己法律上的丈夫,是一家人,自然一心一意的照顧他的家裡人。
但真心換不來真心。
她慢條斯理的解釋,“婆婆,您應該比我清楚,沒改革開放前,金銀珠寶是違禁物,根本不值錢。”
“我拿一個玉鐲子出去,也才換來一斤細糧,這些年方衛國沒有往家裡寄一分錢,我要養五個人,自然東西也換的差不多了。”
“這些年每筆支出我都記了流水賬,你們要是不信,可以讓衛國拿給你們看看花了多少錢。”
“怎麼可能用這麼多錢?”公婆不信,要查看賬本,他們這輩人當家的時候。
家裡七口人一年才花一兩百,怎麼把管家權給了兒媳婦,這一年就要三四百。
莫不是報假賬?
為了讓兒子給錢?
他們私底下可是警告方衛國,不要給媳婦錢,要不然養大胃口,什麼都要好的,日後不安分過日子。
方衛國也覺得是這個理,私底下給父母寄些錢,沒給闞青青,是想著她有工資有嫁妝不會虧待自己。
但父母不一樣,他們年紀大了沒工作沒收入,身上沒錢,豈不是要看兒媳臉色過日子?
父母給他寫信時沒少說闞青青摳門不願意給他們錢用,他覺得闞青青沒把他父母當自己父母對待。
他生氣闞青青對他父母不好,後來連一信都沒給她寫,甚至信裡也沒有提她。
方衛國沒當過家,看見賬本以為闞青青確實花了這麼多錢,才寫下了欠條。
如今被父母質疑,他也開始懷疑起闞青青,便沒有阻止父母對闞青青的拷問。
闞青青不僅有記賬的習慣,還有寫日記的習慣,按照爸媽說,這叫記錄生活。
人的記憶儲存有限,時間長了很多事情都會忘記,為了不要忘記曾經的每一份回憶,便記錄下來。
她從屋裡拿出日記本。
隨意的翻閱著,念了起來,“衛國回部隊,給他買車票,塞二十塊讓他路上吃飯喝水,彆冷著餓著。”
“小叔子小姑子長身體,吃的越來越多,糧食又吃完了,沒有糧票買不到糧食,隻能去買高價糧。”
“公公胃病又複發了,吃不了粗糧,需要吃細糧,買糧食有比例,規定粗糧和細糧數量,家裡細糧已經吃完了,隻能去買高價糧。”
“婆婆身體不好,頭又疼了,吃止痛藥沒用,隻能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偏頭痛,無法根治,及時服藥或者按摩緩解。”
“衛玲生病,要吃黃桃罐頭,要吃點心,工資未發,實在拿不出錢隻能去賣頭發……”
“你記這些乾嘛!”婆婆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