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了今天的複盤,馬特貝重新把心思聚焦在整車的銷售上,可能是最後一步了。
品牌和車型的榜單。
都是分三類來排行的純電、插混含增程)和燃油車)
如果按品牌,純電和插混的第一都是比亞迪,燃油車第一還是大眾。
先看純電,前三是比亞迪、吉利和五菱,都是以前國產燃油車在純電方向新的拓展,周銷量都能過萬。零跑第四,以0.72萬輛在新勢力車企排在最前,小米、特斯拉、小鵬、埃安和蔚來陸續排在第五到第九,都有0.5萬台以上。長安0.27萬排在第十。
極狐隻有純電,不算鴻蒙智行體係,周銷量1810台,排在第16,馬特貝看了一下榜單,實際上還是傳統燃油車車企和新勢力的競爭,現在新勢力在純電方向基本不吃虧了,有一個特點就是華為鴻蒙智行體係,一個純電都進不去前20。
北汽藍穀的北汽eu雖然也是純電,應該銷量比極狐還大,但估計北汽本身也不太重視這個分支,主要做網約車和出口車型,所以網上的各類排名都看不到。
再看插混含增程),第一無懸念,還是比亞迪以2.75萬輛奪冠,理想0.88萬、問界0.41萬輛分列第二和第三。
馬特貝看了一下插混的榜單,若有所思的想起享界s9純電的情況,不到200的周銷量隻能精準地定義在“40萬以上的純電榜首”這個第一說實話挺苦澀的。但如果看插混的榜單,馬特貝好像忽然明白了,為什麼華為和北汽都放棄純電版的享界s9,今年力推增程版的享界s9。
享界s9增程版,如果交付給力,開始就有機會以0.2萬輛的成績擠入插混總榜的前10,而如果銷售和產能再給力點,到年底周交付量衝到0.4萬量以上,就有機會擠進總榜的前5,這是去年問界9和7成功的經驗,也是後來智界r7的成功路線。
至於北汽藍穀乃至北汽集團的重視程度馬特貝是不擔心的,因為有兩個老總的發言一前一後都表達了ain享界的決心。
在2024年8月6日的鴻蒙智行享界s9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張建勇發言稱,北汽和華為以“兩個奮鬥者夥伴,一部世界級好車”為共同願景,為世界汽車工業帶來了獨屬於中國的智能汽車整車開發流程。北汽集團以工匠精神為指引,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和自主研發投入,將北汽整車研發生產、零部件、服務貿易等全產業鏈所有優勢資源,ain享界s9,助力享界s9成為衝擊行政豪華汽車市場的力作。
而在2025年4月16日的華為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上,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張國富再次重提了ain享界s9的說辭:“享界s9增程版的發布,是北汽ain享界戰略的重要裡程碑,標誌著我們走向更智能、更環保的出行新時代。”
所以,馬特貝知道,目前北汽藍穀重點就是要盯著享界s9增程版的每周交付量。
馬特貝常常調侃,家裡三個戰鬥雞,媽媽跟全家鬥,自然是沒人敢還手,兩個小的互相鬥,那倒是不相上下,爸媽在的時候,安哥底氣足,不在的時候不了解情況,估計可能就是一麵倒。
馬特貝看了一眼家裡酣睡的母子,對著劉老板虛空打出一套馬氏長拳,冒了點汗後,繼續回書房。
品牌方麵再看就是燃油車了,大眾3.3萬輛排第一,還是比較頑強的存在,豐田2.5萬輛排第二,因為比亞迪已經不做燃油車了,合資車還是占了燃油車銷量的前兩名,吉利不愧是以前燃油車的民企老大,1.27萬輛排在第三,後麵除了長安、奇瑞分彆排在第六和第九,前十基本也還是合資車,本田、奔馳、奧迪、寶馬和彆克,豪華合資三寶裡,寶馬銷量最小0.85萬輛,奧迪0.92萬輛,奔馳0.98萬輛。
馬特貝很清楚,這三家的銷量才是享界s9增程版要搶占的份額。
在外形與質感的豪華塑造上,背靠奔馳同源團隊操盤的北汽藍穀基因,賦予享界s9天然的高端底色,這份底蘊不僅讓其有望實現超越,更易叩開消費者的心門。或許正因如此,華為在切入豪華車市場時,才果斷選擇與北汽攜手,而非全力爭取紅旗合作。
“會不會消費者認可的豪華品牌,第一個就是享界?”
做調研喜歡意淫30多年的馬特貝又開始展開他的想象力。
“一定要看到真實的數據。”
說到數據的真實性,馬特貝挨打30年,多少還是有點防備心,而且,從去年享界20天大定8000台的曆史看。“餘大嘴團隊的數據都不一定會真實。”
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為團隊憑借這波營銷,成功守護住享界s9的豪華車人設。如今在國產中大型轎車領域,提及豪華,享界已能占據一席之地;反觀定價更高的蔚來,雖銷量可觀,卻未必能在“豪華”標簽上獲得消費者同等認可。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