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馬特貝在書房裡已經呆坐了10分鐘,最近寫作的思路有些不那麼流暢了,他緩過神之後,還是先查了一下美元指數,99.02;
美股依舊沒有什麼變化。
看來華爾街對美國現在的情況幾乎不做反應。
這個國家真的是奇幻,華爾街的淡定也不尋常。
這看上去是專家事後的解釋:“加州之亂未顯著衝擊美股和美元指數,本質上是局部事件的經濟影響有限、市場焦點被更核心變量占據、政策博弈未升級為係統性風險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美聯儲政策轉向、全球經濟對比變化等更關鍵的變量明朗前,此類局部衝突的影響將持續被市場邊緣化。這一現象也凸顯了美股與美元作為全球資產的“超調”特性——其定價邏輯往往超越單一國家的短期波動,而與更宏觀的經濟周期和政策預期深度綁定。”
馬特貝對這些變化基本沒概念,但也想通過記錄這個過程來跟蹤一下資本的態度,看看到底是股票市場先崩掉,還是資本先撤離?美元指數先崩掉)
但他還是不太相信在美國的資本會很“愛國”,即使市場崩掉也不願離去,觀察點還是美元指數和美股的變化。
馬特貝更關注的是另一個變化。
燃油車企的產能利用率——2024年中國車企產能利用率呈現顯著分化,傳統合資品牌普遍麵臨產能過剩壓力,而新能源頭部企業表現突出。
產能利用率2024年
上汽通用22.0
長城汽車38.3
上汽大眾38.7
一汽大眾46.3
吉利汽車64.4
廣汽本田65.0
東風本田72.6
長安汽車84.0
奇瑞汽車98.3
蔚來汽車37.0
北汽藍穀37.0
小鵬汽車45.0
廣汽埃安62.5
比亞迪80.4
零跑汽車83.0
小米汽車90.0
特斯拉91.6
理想汽車100.0
塞力斯130.4
燃油車企裡某個罵的越凶的,產能利用率越低,但燃油車合資車的可能都罵不動了。
奇瑞和長安主要靠的是出口和新能車轉型動作足夠快,原有燃油車產能淘汰的也果斷,確實優秀。
但更優秀的還是比亞迪,比亞迪2024年產能利用率雖然隻有80.4,但這意味著今年他們的銷售擴張能力比奇瑞和長安更強,比亞迪的強大實際上是被低估的,還把人家船夫哥給整哭了。
截至2025年6月,比亞迪已投入運營的專用汽車運輸船共6艘,包括:
開拓者1號7000ceu,2024年1月首航歐洲)
常州號7000ceu,2024年12月交付)
合肥號7000ceu,2025年1月交付)
深圳號9200ceu,2025年4月首航巴西)
長沙號9200ceu,2025年5月完成試航)
西安號9200ceu,2025年6月進入試航階段)
這些船隻覆蓋歐洲、南美、東南亞等主要航線,單船運力從7000輛到9200輛不等,其中深圳號和長沙號創下全球汽車滾裝船運載量紀錄。船隊采用液化天然氣ng)雙燃料動力,並搭載比亞迪自研電池組實現短距離純電航行,環保性能領先行業。
比亞迪手上的大船訂單還有8艘。
產能利用率將成為車企淘汰賽的核心指標。長城汽車需在2025年前實現新能源車型占比超40,蔚來汽車需將樂道品牌產能利用率提升至60以上,否則可能麵臨產能出清壓力。
北汽藍穀去年的產能利用率實際低於30,這還是大幅縮減產能之後出現的情況.
2024年9月23日,北汽藍穀發布公告稱,根據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85批和第386批文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地址由北京大興、山東青島、河北黃驊三地變更為北京密雲區西統路188號。原有設計產能由32萬輛調整為12萬輛,降幅達62.5。
加上鎮江工廠的15萬輛產能,總產能從2022年的52萬輛縮減至27萬輛,兩年內縮水48.1。
這些調整也是北汽藍穀虧損額巨大的主要原因。
今年北汽藍穀15月極狐銷量4.5萬,享界也有約1萬輛,今年按目前的進展情況產能利用率整體超過60的概率比較大,虧損情況應該會明顯改善。
如果銷量情況比預期高,北汽藍穀提升鎮江和密雲兩個基地的總產能,那可能也會影響整體的產能利用率,但不一定是壞事,這也是為明年擴大銷量的準備。
短期影響股價的可能還是每周享界交付數據的變化,還有就是6月份的生產經營數據能不能看到產量繼續增加。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