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如果車企像小米一樣,出一個產品就直接爆款,都不擔心產能利用率,這是什麼優勢?9開了這個頭,比亞迪可能也憑成本控製的優勢大概能做到,但能每一款車都做到以銷定產的可能隻有小米汽車,先不管他營銷的方式和未來可能潛在的問題,但這種模式確實值得車企學習的,隻是可能想學也不一定能學得到。
目前能做到類似的營銷生態也隻有華為的鴻蒙智行。
所以汽車銷售向電子產品的方向發展可能也是一種趨勢。
華為和小米的手機也基本可以做到以銷定產的,現在這兩家把這種模式應用到汽車領域,但華為也不是每個車型都能做到,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到。
如果有一天,華為五界不再是華為鴻蒙智行生態來銷售,那會不會在營銷方麵乾不過小米?
如果華為“五界”徹底脫離鴻蒙智行生態獨立銷售,其在營銷層麵確實可能麵臨小米的全麵壓製,核心原因在於華為的營銷體係高度依賴生態協同和技術背書,而小米的核心優勢在於流量裂變與用戶資產運營。
華為當前營銷體係的核心依賴
技術共用背書:鴻蒙智行車型共享華為的“乾崑智駕+鴻蒙座艙”技術標簽,消費者購買問界智界本質是信任“華為技術”而非單一車企品牌。脫離華為生態後,各品牌需自建技術認知,但短期內難以複製華為的國民級技術公信力。ate手機發布會帶火問界9、三折疊手機與智界r7聯合營銷,實現“1+1>1.5”的流量增效。分網後若失去華為終端引流,各品牌獲客成本將飆升。
華為的破局可能性——智駕係統,華為ads4.0。
華為ads4.0智駕係統與“五界”生態協同,正在成為華為突破智能汽車行業困局的核心引擎。這一組合不僅重構了技術競爭規則,更通過係統性創新和生態整合,為華為在智能化深水區構建了難以複製的壁壘。
端雲協同的“ai自進化”能力
對比優勢:特斯拉依賴百萬輛車的“影子模式”收集數據,而華為僅需1的算力成本即可實現更高效訓練。
無圖智駕與場景閉環體驗
無圖城市nca:覆蓋99中國道路,擺脫高精地圖依賴,城市noa開通周期從3個月縮短至1周。
代客泊車vpd2.0:支持跨層泊車、斷頭路調頭,覆蓋10萬停車場;自動充電功能實現插槍結算全流程無人化。
現在看小米盯著特斯拉來打還是明智的,小米雖然在營銷生態上對比其他車企屬於碾壓式地領先,所以雖然也不算是吊打特斯拉,但很明顯已經略勝一籌,小米能壓著特斯拉打,一方麵是小米有華為都不敢輕視的營銷生態,另一方麵還是供應鏈上的掌控力讓小米在成本控製方麵不輸比亞迪。
反觀北汽藍穀那個該死的產能利用率,說什麼都上不來,等銷量上來了,產能還跟不上,小米和華為這兩家才是真正的新勢力車企。
北汽集團再不老老實實地跟著華為乾,非要搞自己的一套,可能還要摔跟鬥。
下半年就看華為ads4.0能不能讓北汽藍穀的享界銷量真正上一個台階,吃掉2030bba的轎車市場,月銷量先突破1萬輛。
享界月銷量如果能突破1萬輛,僅享界的年營收就能做到380400億,加上極狐的250300億,這可能是明年北汽藍穀營業額的預期值,600700億左右,如果華為ads4.0對銷量的推動給力,那2027年北汽藍穀的營收就有可能衝擊1000億,到時候享界的suv和pv車型應該都能落地。
到時候北汽藍穀的市值能到多少?
快到10點了,早點睡,做個美夢也不過分。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