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市至今,北汽藍穀先後經曆6任董事長,包括胡革偉、薑德義、劉宇、代康偉等,其中3人任期不足1年,最短僅4個月如薑德義)。同期總經理更換7任,董事會秘書、監事會主席等核心崗位亦頻繁調整。
劉宇2021年1月2024年7月約3年半);
2024年7月代康偉接任董事長,但2025年3月即辭職,任期僅8個月;
張國富接任,成為第6任董事長。
財務惡化:20202024年連續5年虧損,分彆虧損64.82億,52.44億,54.65億,54億,69.48億,累計虧損超290億元。
資金鏈緊繃:2024年三季度貨幣資金37億元,短期債務77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2.31。北汽集團多次注資如2024年子公司增資101.5億元)仍難止血。
北汽藍穀五年五換總經理,從營銷老將劉宇)到技術專家代康偉),再到實戰派張國富、劉觀橋)。
從這些時間線來看,2020年到2024年北汽藍穀的虧損和失敗主要還是劉宇和代康偉這個組合任職期間產生的。
現在張國富和劉觀橋的組合最少已經把極狐的產品矩陣做出來一定的成績。
至於享界可能還是華為和北汽集團在投資理念方麵沒有達成一致,所以北汽集團除了16億的密雲享界超級工廠和配套的投入,看不到對享界有更多的投入。
至於下半年會不會繼續在享界銷售專網和享界的擴產方麵進行投入隻能等北汽集團或北汽藍穀的公告。
華為也不傻,北汽集團如果總是想帶著碟醬油過來就想吃雞,華為估計也隻會給他們裝一碗湯。
現在很清楚享界沒能從華為五界中衝出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北汽集團不敢或不肯投入,也可能是因為之前極狐的合作讓北汽集團對投入產生懷疑,但極狐的品牌力就算華為智駕加持也就是能和傳統車企或其他新勢力pk一下了,和華為五界怎麼比?可為什麼北汽集團就是不願意提前在享界投入,非要等北汽藍穀來做?
其實北汽集團以連虧4年,已經虧掉300億的北汽藍穀來和華為合作,就已經是很沒有誠意,北汽藍穀的優勢是上市公司,但實際上已經沒有什麼資金實力,去年100億的子公司定增融資也隻是維係現有資產的運轉。
本來銷售渠道的建設和擴產其實北汽集團完全可以類似賽力斯和重慶國資提前投入的,說實話如果不是北汽集團這個國字頭的牌子,華為就算是給錢也未必能讓你進五界。
不過現在北汽藍穀也是在全力投入享界,612享界銷售專網啟動。
2025年2月,北汽藍穀公告將募資55.32億元用於享界品牌三款新車型升級開發s9增程版、s9旅行版、b+級suv),其中7億元來自此前募資,剩餘通過定增補充。
每月投入1200名研發人員配合華為團隊,研發費用占比達21.99。2024年投入31.91億)
成立享界事業部,配備近百名金牌銷售,品牌優先級高於極狐。
北汽集團角色:未單獨設立享界專項基金,但通過戰略定調、高層推動、聯合融資、渠道共享實現深度綁定,本質是資源協同而非獨立財務投資。主打一個醬油管夠,雞你出。)
北汽集團董事長張建勇宣稱“ain享界s9”,並調動集團資源支持。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張國富透露,已配置“超百億專項投資”用於新能源專屬平台如be22平台)研發與試驗體係搭建。
北汽藍穀的be22平台是一個高度模塊化、智能化的純電整車平台,通過統一架構標準實現了在鎮江藍穀麥格納工廠)和北京密雲享界超級工廠)兩個不同生產基地的柔性化製造,同時服務於極狐arcfox)和享界steato)兩大品牌。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