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自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征100的額外關稅,該關稅將疊加在現有稅率基礎之上。與此同時,美國還將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製。這一決定標誌著中美貿易關係在經曆短暫緩和後,再度進入高壓階段。
美國政府出手,叫停全球最大太陽能項目之一。erada7太陽能項目的批準。該項目規模達6.2吉瓦,原計劃為近200萬戶家庭供電,被視為北美最大在建太陽能項目之一。這一決定標誌著特朗普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限製進一步升級。
納斯達克指數暴跌3.56,標普500指數下跌2.71,道瓊斯指數下跌1.9。ti原油暴跌超5。而最慘的就是比特幣,單日最大跌幅超過13,加密貨幣市場24小時內高達191億美元的爆倉額,涉及超過160萬投資者,其慘烈程度被一些市場參與者稱為“史詩級爆倉”。
環球下周看點:美股q3財報季揭幕,美國經濟、ai敘事麵臨審視。
在周五深夜橫跨美股、商品、加密貨幣等風險資產的猛烈暴跌後,下周的市場表現自然備受關注。同時由於美國政府持續“關門”,官方經濟數據的欠缺也使得下周揭幕的美股財報季肩負更多揭示美國經濟現狀的職責。
根據財報發布日程,摩根大通將在周二盤前率領高盛、花旗、富國披露三季報,隨後美銀和摩根士丹利的財報將在周三亮相。作為市場“ai敘事”的關鍵一環,為英偉達、ad生產ai芯片的台積電將於周四披露業績。
比特幣閃崩13,穩定幣脫錨,193億美元連環爆倉!四次“曆史性大跌”暴露加密貨幣內在缺陷。
10月11日淩晨,加密貨幣市場遭遇了一場史詩級大跌。
比特幣在24小時內重挫逾13,最低觸及約10.59萬美元。這一跌幅使其瞬間從本周初創下的曆史高點12.625萬美元回撤高達兩成,成為今年4月以來加密市場最大規模的拋售潮。一夜之間,超過160萬投資者爆倉離場,加密貨幣市場的劇烈動蕩讓人不禁聯想起此前幾輪典型的崩盤事件。
這個對美股市場的影響估計也是很大的,因為美國不少機構都參與了比特幣的投資,這種殺跌對流動性肯定有衝擊。
這場風暴還波及到了穩定幣,在10月11日的加密貨幣大跌中,etabs發行的合成穩定幣usde價格一度與美元嚴重脫錨,在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最低跌至0.62美元,脫錨幅度高達38。
10日晚間,比特幣價格從此前的約11.7萬美元高位急速跌破11萬美元關口,一度狂瀉超過1萬美元。截至11日清晨,比特幣24小時內跌幅達到13.5,最低觸及10.593萬美元。
同期,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貨幣的跌勢更為猛烈:以太坊eth)盤中跌逾20,最低觸及約3380美元;瑞波幣xrp)、幣安幣bnb)和狗狗幣等知名代幣重挫超過30。規模較小、流動性較差的山寨幣更是出現斷崖式下跌,不少小型代幣價格在幾分鐘內幾近歸零。
過去幾個月,比特幣及主要加密資產價格屢創新高,其背後相當一部分增量資金並非長期配置,而是通過合約杠杆、加密借貸和流動性挖礦等方式湧入的投機資本。當利空消息襲來,這些高杠杆的多頭倉位首當其衝:一旦關鍵技術支撐位被跌穿,強製平倉接連觸發,拋售盤雪崩式擴大,市場迅速陷入連鎖踩踏。
交易員和機構資金從現貨市場轉向高杠杆合約倉位,試圖博取空投收益,從而掩蓋了真實的市場風險。脆弱的山寨幣流動性、過度的杠杆以及估值錯配,共同釀成了劇烈的“去杠杆”踩踏行情。“交易機器人和算法加劇了混亂,加速了崩盤。”
本輪大跌中出現的連環爆倉數據印證了高杠杆的殺傷力。根據加密貨幣數據平台ingass統計,短短24小時內,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爆倉額高達193.58億美元,累計約166萬交易者被迫平倉離場,創下幣圈有史以來最大單日去杠杆紀錄。
這場風暴還波及到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尤其是對合成穩定幣usde進行了一次極限壓力測試。由etabs發行的usde,憑借其高收益機製在2025年迅速崛起。然而,在10月11日的加密貨幣大跌中,usde價格一度與美元嚴重脫錨,在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最低跌至0.62美元,脫錨幅度高達38。
脫錨的原因是複合性的。其一,恐慌性拋售與流動性不足。市場暴跌時,大量持有者需要將usde換成usdt或usdc來補充保證金,而usde在鏈上的現貨流動性相對薄弱,巨大的賣壓瞬間壓垮了價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二,杠杆循環的崩潰。有分析指出,許多用戶利用提供12補貼的usde進行循環借貸以放大收益。當usde開始脫錨,其作為抵押品的價值下降,直接導致合約保證金折價,就連1倍多單也被強平,引發了大規模的連環清算,進一步加劇了賣壓。
第三,關聯資產脫錨。usde的穩定機製依賴於其抵押品如et等流動性質押衍生品也出現脫錨時,整個穩定係統的壓力倍增。
比特幣曆史性大跌複盤:高杠杆清算下的“相似劇本”
2025年10月11日的這場比特幣大跌,不可避免地讓人聯想到過去幾年的幾次典型加密市場崩盤事件。回顧曆史,每一輪大跌的導火索各不相同,卻有著驚人相似的市場反應機製。
“312”閃崩:2020年3月12日,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和恐慌情緒衝擊下,比特幣價格在兩天內腰斬,從近8000美元狂泄至不到4000美元,跌幅近50。這次崩盤動搖了比特幣“數字黃金”避險屬性的敘事,因為在避險時刻投資者並未將其當作“避風港”,而是和垃圾債、股票一起被拋售。正如當時加密研究機構dep分析師凱文·凱利kevinkey)所言:“市場恐慌時人人湧向現金。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在投資者心目中仍屬於風險曲線最末端的資產”。
“222”崩盤:2021年2月21日,比特幣創下曆史新高約5.83萬美元,但短短一天後便急轉直下。22日,美債收益率上升引發全球風險資產回調,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稱“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價格似乎有點高”,市場情緒驟然逆轉。當日,比特幣一度跌破4.7萬美元,單日跌幅超過15,以太坊也從2000美元高位急跌至約1500美元,24小時內全網爆倉金額超過60億美元。
“519”大跌:2021年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與此同時,特斯拉宣布停止接受比特幣支付。多重利空下,5月19日,比特幣日內最大跌幅約30。24小時內全網爆倉金額超過60億美元。
縱觀上述幾次劇烈大跌,可以發現:每次大跌的直接導火索不同,但其市場反應機製卻驚人相似——高杠杆資金在大跌中被無情清算,流動性瞬間蒸發,投資者情緒迅速從貪婪轉為恐懼,彼時看似堅挺的市場信念轉瞬崩塌。
但此次大跌顯示出比特幣更像一種高風險資產,而非避險保值品。整個2025年以來,比特幣價格走勢與美國科技股高度相關。每當宏觀不確定性上升或市場流動性收緊時,比特幣往往隨風險資產一起下跌;在黃金因為避險情緒上漲的時候,比特幣還會時常出現回調。
《財富》雜誌評論稱,比特幣目前仍是“一種典型的風險資產,一遇風吹草動投資者便首先拋售,就像高收益債券或新興市場基金一樣”。這一論斷或許道出了比特幣短期表現的事實。在成熟的避險心態麵前,加密資產要贏得“數字黃金”的地位仍需時間和市場檢驗。
高波動、低流動性:比特幣離“央行儲備”還遠
近日,德意誌銀行發布報告稱,隨著機構投資者興趣日增以及美元主導地位的削弱,到2030年,比特幣有可能會像黃金和美元一樣,成為央行儲備資產。報告指出,央行配置比特幣可能反映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的“金融安全基石”,其地位可與黃金在20世紀所扮演的角色相提並論。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