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城的街頭,熱鬨非凡。茶館裡,說書先生正口若懸河地講述著陳天佑的英雄事跡。
“各位看官,今兒個我要講的,便是那少年英雄陳天佑,單槍匹馬勇鬥賊寇,保我黔地安寧的傳奇故事!”說書先生一拍醒木,聲音洪亮,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台下立刻響起窸窸窣窣的議論聲,靠窗邊的茶客王二柱咂著嘴問道:“先生,這陳將軍當真像傳聞中那般神勇?我聽說他才二十出頭,能鎮住數萬匪眾?”
說書先生撚著胡須朗聲笑道:“這位客官問得好!且聽我細細道來——想那黃炮坡上,賊寇羅國墩帶領著數萬匪眾,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呐!”他猛地將折扇往桌上一拍,“去年秋收時節,羅國墩帶著嘍囉闖進平壩村,把家家戶戶的存糧搜刮一空,還搶走了張寡婦家僅有的耕牛。那可憐的婦人抱著柱子哭了三天三夜,全村人敢怒不敢言啊!”
後排穿青布衫的書生輕咳一聲:“先生可知陳將軍是如何得知這些慘事的?”
“問得妙!”說書先生眼睛一亮,“那日陳將軍帶親兵巡查至清鎮地界,正撞見三個匪兵拖拽著個二八姑娘。那姑娘哭得撕心裂肺,陳將軍拍馬大喝:‘光天化日竟敢強搶民女!’說著摘下腰間玉佩擲過去,正中領頭匪兵的麵門!”
“好!”台下齊聲喝彩,角落裡的鐵匠李三郎甕聲甕氣地問:“然後呢?陳將軍單槍匹馬就敢追上去?”
“可不是嘛!”說書先生猛地站起身,揮舞折扇模仿騎馬姿態,“那赤霞追風馬通靈得很,見主人動怒,長嘶一聲就衝了出去。陳將軍高聲喝道:‘留下人來!’匪兵回頭放箭,他俯身躲過時,順勢從馬鞍旁抄起青龍偃月刀——各位想想,那刀足有八十二斤重,在他手裡卻輕如鴻毛!”
穿綢緞馬褂的商人趙掌櫃撫著胡須追問:“匪兵人多勢眾,陳將軍就不怕吃虧?”
“怕?陳將軍少年時在少林寺學藝,一身硬氣功出神入化!”說書先生突然壓低聲音,“據說他十七歲那年,曾赤手空拳打死過下山傷人的猛虎。當時那三個匪兵見勢不妙,扔下姑娘就往黃炮坡跑,陳將軍哪裡肯放?一路追上去,竟直搗賊巢!”
“謔!”茶客們倒吸涼氣,賣糖葫蘆的小販忍不住插言:“那羅國墩可是有萬夫不當之勇,陳將軍就沒帶些幫手?”
“帶了!”說書先生重重頓足,“他當夜趕回營中,點了三百精兵。副將周通勸道:‘將軍,羅賊有數萬之眾,我等兵力懸殊,不如先稟報巡撫大人再做打算。’陳將軍卻指著地圖道:‘周老哥你看,黃炮坡西側是懸崖,東側有窄道,咱們三更出發,天明前占據兩側山頭,定能甕中捉鱉!’”
梳雙丫髻的小姑娘托著腮問:“先生,陳將軍的刀真能劃破天際?”
說書先生被逗笑了,連忙解釋:“那是形容刀光凜冽!次日拂曉,陳將軍一馬當先衝下山坡,青龍刀劈得匪兵兵器紛紛斷裂。有個獨眼匪首舉狼牙棒打來,被他側身躲過,反手一刀就削掉了對方半個肩膀!匪兵們嚇得魂飛魄散,哭喊著‘天兵下凡啦’!”
“哈哈哈!”眾人哄堂大笑,王二柱又問:“那對筆架叉鐵尺怎麼用?真能活捉匪首?”
“這裡頭可有講究!”說書先生從腰間解下係著的煙杆,當作鐵尺比劃,“羅國墩見勢不妙想逃跑,陳將軍甩出鐵尺鎖住他的馬韁,大喝一聲‘哪裡走’!那鐵尺如靈蛇般纏住對方手腕,再猛地一拽,羅國墩就從馬上滾了下來。旁邊十八個悍匪想救主,被陳將軍用鐵尺架住兵器,三兩下就全捆了!”
老者抹著眼淚插話:“那天我在山腳下親眼所見,陳將軍戰袍被血染紅,卻還笑著安慰受驚的孩童。他讓兵丁把搶來的糧食全部分給百姓,自己隻喝了碗野菜湯就又去追擊殘匪了。”
年輕人拍著桌子道:“難怪賀巡撫誇他是棟梁!換做是我,有這般武藝定會耀武揚威,哪像陳將軍這般體恤百姓?”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說書先生又道,“慶功宴上,賀巡撫要賞他黃金百兩,陳將軍卻拱手道:‘匪患未絕,何以家為?請大人將這些錢用來修造關隘,護佑黔地百姓。’這話傳到民間,多少姑娘想給陳將軍做媒,都被他以軍務繁忙婉拒了!”
文人模樣的茶客輕歎:“難怪詩裡說他‘丹心一片照汗青’,這般品格真是古今少有。”
“可不是嘛!”說書先生拿起醒木,“平定匪患後,陳將軍又帶人疏通河道、開墾荒地。有回山洪暴發,他跳進激流中指揮搶險,三天三夜沒合眼。百姓們送來的熱粥,他轉手就分給了受傷的兵丁……”
茶館外突然傳來孩童們的吟唱:“陳將軍,守邊疆,青龍刀,閃銀光。護我家,保我鄉,美名傳到北京城……”
說書先生側耳聽著,撫掌笑道:“各位瞧見沒?這便是民心!陳將軍的故事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他騎著赤霞追風馬馳騁黃炮坡的身影,早已刻在咱黔地百姓的心裡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台下掌聲雷動,茶客們紛紛續上茶水,非要聽先生再講段陳將軍智鬥匪兵的趣事。陽光透過雕花木窗灑進來,照在說書先生激昂的臉上,也照亮了牆上那幅剛掛上的陳天佑畫像——年輕的將軍身披鎧甲,眉宇間英氣逼人,正望著遠方的群山,仿佛在守護這片他用熱血浸染過的土地。
不僅是在茶館,在貴陽城的大街小巷,人們都在傳頌著陳天佑的英雄事跡。百姓們對他的感激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他們自發地組織起來,為陳天佑製作了一幅幅精美的畫像,掛在自家的堂屋中,每日供奉,以表達對他的敬仰和感激。
在官府中,官員們也對陳天佑讚不絕口。賀長齡巡撫更是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揚陳天佑,稱他為“黔地之驕傲,國家之棟梁”。
“陳天佑雖年少,卻有如此擔當和作為,實乃我朝之幸!他的英勇事跡,不僅為百姓們帶來了安寧,也為我朝樹立了榜樣。”賀長齡在一次官員聚會上,滿臉讚賞地說道。
其他官員們也紛紛附和,對陳天佑的功績表示認可和欽佩。他們知道,陳天佑的成功,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整個貴州官場的榮耀。
文人墨客們也被陳天佑的英雄事跡所感動,紛紛提筆,寫下了一首首讚美他的詩篇。
“少年英雄陳天佑,單槍匹馬戰賊寇。青龍刀舞寒光閃,鐵尺翻飛敵膽愁。黃炮坡前驅匪患,黔地從此樂無憂。丹心一片照汗青,千古傳頌美名留。”一位詩人激情澎湃地寫下了這首詩,表達了對陳天佑的敬仰和讚美之情。
這首詩很快就在貴陽城傳開了,人們爭相傳抄,陳天佑的英雄形象,也隨著這首詩,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心中。
陳天佑的故事,就像一陣春風,吹遍了黔地的每一個角落,激勵著無數的年輕人,為了國家的安寧,為了百姓的幸福,勇敢地站出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時,一位年輕的文人,坐在書桌前,看著手中的筆和紙,陷入了沉思。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陳天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畫麵,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創作衝動。
他緩緩提起筆,在紙上寫下了一首長詩:
《讚陳天佑》
道光年間賊寇狂,黔地百姓苦難當。
黃炮坡下風雲變,少年英雄意氣昂。
赤霞追風馳戰場,青龍偃月閃寒光。
筆架叉鐵尺顯神威,賊寇聞風膽氣喪。
生擒羅賊十八漢,剿匪功成美名揚。
百姓感恩齊讚頌,英雄事跡永流芳。
英雄不問年少狂,丹心一片照汗青。
黔境安寧君守護,千古傳頌永不忘。
寫完之後,他輕輕放下筆,看著這首詩,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知道,陳天佑的故事,將會被人們永遠傳頌下去,成為一段不朽的傳奇。
下一章,“黃炮坡前草木新,舊痕猶記剿匪艱”,讓我們一起跟隨陳天佑的腳步,回到那曾經的剿匪故地,感受那段驚心動魄的曆史。
在你心中,陳天佑是怎樣的英雄形象?用一句話在評論區形容他吧!
喜歡筆架叉將軍請大家收藏:()筆架叉將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