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有幸拜入大師門下,我便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幼苗,一頭紮進《易經》那廣袤無垠的知識海洋。
大師的書房,於我而言,宛如一座神秘而寶藏滿盈的聖殿,每一本泛黃的古籍,都似散發著幽光的神秘鑰匙,等待我去開啟通往深邃易學世界的大門。
大師深知,欲築高樓,必固根基。故而,他先從八卦的元始原理娓娓道來。
再次闡釋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時,大師強調,它們絕非僅僅對應著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些自然現象,其背後所蘊藏的,是人事百態、品德修養以及行為準則等多維度的深刻象征。
談及乾卦,大師目光堅定,神色莊重:“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剛健且運行不止,人亦當如此,於生活的漫漫征途中,無論遭遇何種艱難險阻,都應懷揣堅定不移的意誌,以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精神去拚搏奮進。”
說到坤卦,大師的語氣變得溫和而醇厚:“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地柔順且包容萬物,人應效仿大地之德,擁有寬厚仁慈的胸懷,去接納世間的種種差異,承載生活賦予的一切,無論是榮耀還是挫折。”
在對八卦有了更為透徹的領悟後,大師引領著我,向著六十四卦那更為幽深的領域進發。
他神情嚴肅,語重心長地說道:“唐坤,這六十四卦,絕非孤立存在,它們恰似一個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的有機整體,宛如一張宏大而精密的宇宙人生之網,將世間萬象、人生百態儘皆囊括其中。”
這一天,陽光透過書房的窗欞,灑在牆上懸掛的六十四卦圖上。
大師背手而立,指著卦圖,開啟了新的教誨:
“你瞧,這六十四卦,以乾坤為起始,乾坤者,天地也,象征著天地初創,萬物由此肇始。
乾為天,主動,其性剛健;坤為地,主靜,其性柔順。
動靜交融,陰陽交感,而後萬物滋生。就如《係辭》所言:‘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我順著大師的手勢望去,目光在卦圖上緩緩移動,腦海中如走馬燈般思索著每卦間的內在聯係。
大師繼續說道:“緊隨乾坤之後的屯卦,恰似萬物於混沌初開之際,艱難破土而出的模樣。
此卦猶如新生的幼苗,雖蘊含著無限生機,卻也麵臨著諸多未知的挑戰與困境,充滿了成長的艱辛與希望。”
我微微點頭,示意領會。大師又道:“屯卦之後便是蒙卦。萬物初生,懵懂無知,此時便亟需啟蒙教育,引導其認知世界,這是事物發展進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階段。
而需卦,表征著人們在成長的曆程中,會自然而然地滋生出各種各樣的需求。有需求,便會驅使人們付諸行動,如此循環往複,一步一步推動著事物不斷向前演進。”
在大師這般細致入微、鞭辟入裡的講解之下,我對六十四卦的認知,已然從最初浮於表麵的文字符號與簡單卦象,逐步深入到其背後所深藏的哲理與規律之中,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之人,漸漸看到了一絲指引方向的曙光。
為了使我能夠更好地將《易經》的智慧融會貫通並應用於實際生活,大師常常結合身邊的真實事例進行教學。
有一回,鄰居家的孩子懷揣著緊張與期待,即將奔赴一場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考試。
然而,內心的忐忑如同陰霾般籠罩著他,讓他坐立不安。
聽聞我在跟隨大師學習《易經》,他便慕名而來,希望能從卦象中獲取一些啟示與力量。
大師微笑著看向我,示意我運用所學為其占上一卦。
我深吸一口氣,平複內心的緊張,依照平日裡所學的占筮之法,虔誠地擺弄著手中的蓍草。
一番操作之後,得到了離卦。
凝視著這離卦的卦象,我在腦海中迅速檢索著大師所傳授的知識。
離為火,其意象為光明、美麗,同時亦有依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