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我們師徒三人早早便起身,匆匆用過早餐後,便迫不及待地朝著周公廟進發。
洛陽的街道在晨光的映照下,透著一股古樸而寧靜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城市千年的過往。
不多時,周公廟便映入眼簾。紅牆青瓦,飛簷鬥拱,在綠樹的掩映下顯得莊嚴肅穆。
廟前的石獅威風凜凜,曆經歲月的洗禮,卻依舊守護著這片神聖的土地。
走進廟門,一股濃厚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讓人不禁心生敬畏。
迎麵便是定鼎堂,這座殿堂宏偉壯觀,是周公廟的主體建築。堂內供奉著周公及召公、畢公等的塑像。周公塑像居中而坐,神態安詳,目光深邃,仿佛在俯瞰著世間的滄桑變遷。
師父望著周公塑像,感慨道:“周公,姓姬名旦,他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個兒子,周武王姬發的胞弟。
周公堪稱西周初期最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與思想家,更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
在周武王病逝後,成王尚幼,周公毅然挑起攝政的重擔,全力輔佐成王。
當時,天下初定,局勢極為複雜,內有權臣心懷不軌,外有諸侯伺機叛亂。周公為鞏固周王朝統治,不僅親率大軍平定四方叛亂,還製禮作樂,為華夏文明奠定了堅實根基。
周公所製定的禮樂製度,全麵規範了社會的等級秩序、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影響極其深遠。而這一切,皆與《易經》的智慧緊密相連。
《易經》雖早已有之,但周公在傳承過程中居功至偉,其思想與《易經》相互交融,為後世治國理政、為人處世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指引。
就如曹操詩中所雲‘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為了招攬賢才,吃飯時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來訪的賢士,其求賢若渴之心,可見一斑。也正因如此,天下賢才紛紛歸附,周王朝得以繁榮昌盛。”
我恭敬地向周公塑像行禮後,問道:“師父,聽聞周公在推演《易經》方麵有獨特見解,不知從這廟中的建築與布局裡,能否看出一些與《易經》相關的端倪?”
師父微微點頭,說道:“你這問題問得好。你看這定鼎堂,坐北朝南,在古代,南北方向與《易經》中的陰陽觀念緊密相連。
南方屬火,象征光明、熱烈;北方屬水,寓意沉穩、冷靜。定鼎堂的朝向,或許蘊含著陰陽平衡、剛柔並濟的易理。
而且,整個周公廟的布局規整有序,這也與《易經》所倡導的秩序觀念相契合。世間萬物皆有其規律和秩序,遵循這些規律,方能和諧發展。
想當年,這裡便成為了周朝的政治中心,而周公廟的選址與布局,說不定也借鑒了當時的規劃理念,以彰顯正統與秩序。
周公深知,唯有遵循天地間的秩序與規律,國家才能長治久安,這與《易經》的思想高度一致。”
宋悅在一旁仔細觀察著堂內的裝飾,說道:“師父,您瞧這梁柱上的雕刻,有龍紋、雲紋等圖案,這些是不是也有什麼易理寓意呢?”
師父走上前,端詳著雕刻,說道:“龍在《易經》中乃是重要的象征,乾卦以龍為喻,展現出陽剛、進取的精神。雲紋則代表著變化與靈動,如同《易經》中所講的‘變易’思想。
世間萬物瞬息萬變,唯有順應變化,才能把握時機。這些雕刻不僅是精美的藝術作品,更是《易經》智慧的一種形象表達。
據說,周公在輔佐成王時,麵對各方勢力的變化,就如同順應雲紋變化般靈活應對,同時又堅守著如龍之陽剛的原則,穩定了周王朝的統治。
周公一生功績卓著,在麵對複雜多變的政治局勢時,他以《易經》智慧為指引,洞察變化,堅守正道,就像龍在雲端自由翱翔,卻又不偏離正道,最終成就一番偉業。
而他求賢若渴,廣納人才,不正體現了《易經》中積極進取、順應時變,以成就大業的思想嗎?”
我和宋悅點頭表示讚同。
走出定鼎堂,我們來到了廟中的古柏樹下。這些古柏參天而立,枝乾蒼勁,仿佛在默默見證著周公廟的曆史。
我撫摸著古柏粗糙的樹乾,說道:“師父,這些古柏曆經風雨,依然屹立不倒,讓人敬佩。這是否也能與《易經》聯係起來呢?”
師父微笑著說:“當然。《易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教誨,這些古柏就如同堅守正道的君子,無論遭遇何種艱難困苦,始終堅守自己的位置,頑強生長。它們的堅韌,正是《易經》所倡導的精神體現。
而且,柏樹四季常青,在《易經》的理念中,常青象征著生生不息,寓意著生命的延續和傳承,這與《易經》中重視傳承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就像周公的思想和功績,曆經千年依舊傳承至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當年周公旦還政於成王,但其製定的禮樂製度和治國理念,就如同這古柏的根基,深深紮在華夏文明的土壤中,不斷傳承發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公一生克勤克儉,心懷天下,為後世樹立了崇高的典範,其精神如同古柏般堅毅、永恒。
他‘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不辭辛勞地為國家和百姓操勞,這種自強不息、鞠躬儘瘁的精神,正是《易經》所推崇的。”
宋悅抬頭望著古柏的枝葉,說道:“那從這些枝葉的生長形態,是不是也能看出一些易理呢?您看,它們雖然各自伸展,但又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這片繁茂的景象。”
師父點頭讚許:“非常好的觀察。這正如同《易經》中強調的‘和而不同’與‘協同共生’的觀念。
每一根樹枝、每一片葉子都有其獨特的生長方向,但它們又共同構成了一棵完整的大樹。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事物與事物之間,也應如此,既要保持自身的特性,又要相互協作,共同發展,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和諧有序的整體。
周公在處理各方關係時,也是秉持著類似的理念。他團結同姓諸侯,聯合異姓功臣,讓各方勢力在周王朝的統治下協同發展,共同維護了社會的穩定與繁榮。
周公深知,隻有各方相互協作,遵循一定的秩序,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這與《易經》的智慧不謀而合。
他以寬廣的胸懷容納各方人才,讓他們各展其長,共同為國家效力,就如同這古柏的枝葉,雖各有姿態,卻相互配合,共同成就了古柏的繁茂。”
不知不覺,日已過午,陽光透過古柏的枝葉灑下,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師徒三人在周公廟中,通過對建築、雕刻、古柏等的觀察與探討,對《易經》的理解又深入了幾分。
帶著滿滿的收獲,我們緩緩走出周公廟。在回去的路上,師父說道:“今日在周公廟的探尋,隻是《易經》智慧海洋中的一滴水。
《易經》博大精深,無處不在,我們日後還需不斷學習,將其智慧運用到生活之中。”
我和宋悅深以為然,心中暗暗下定決心,要更加努力地領悟《易經》的奧秘。回到旅館,雖身體略有疲憊,但內心卻充實而滿足,期待著下一次與《易經》的奇妙邂逅。
喜歡易經智慧:開啟人生新境界請大家收藏:()易經智慧:開啟人生新境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