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師徒三人結束了對洛陽明堂的探尋,滿心都是對曆史與文化交織的震撼感悟,緩緩走在回客棧的路上。
就在這時,師父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師父掏出手機一看,臉上露出了些許驚訝,緊接著便是一抹微笑,他對我們說道:“是位許久未見的洛陽朋友,早些年我曾幫他看過風水。”
說著便接通了電話:“喂,老鄭啊,好久沒聯係,最近可好?”
電話那頭傳來一陣急切的聲音,雖然聽不清具體內容,但能感覺到事情似乎有些棘手。
師父的神情逐漸變得專注起來,時不時回應著:“彆急,你慢慢說。”
掛了電話,師父眉頭微皺,對我們說道:“這位朋友在洛陽經營著一家頗具規模的傳統手工藝品店,最近遇到了些麻煩。
他店裡的生意原本一直不錯,可近段時間卻一落千丈。店裡請的老師傅們也莫名地接二連三地生病,他懷疑是不是店裡的風水出了問題。
之前我幫他看過一次風水,那時一切順遂,沒想到如今卻出了狀況。他想請我們過去一趟,看看能不能找出原因,幫他化解困境。”
我思索片刻後問道:“師父,您之前依據《易經》幫他布局風水,讓店鋪順遂。但萬事萬物皆在變化,這次情況突變,您覺得是哪些易理要素發生了改變,導致如今的困境呢?”
師父點了點頭,說道:“問得好。風水之學與《易經》緊密相連。《易經》講究天地人合一,通過對環境、方位、氣場等因素的分析,來判斷事物發展的態勢,從而趨吉避凶。
之前幫他看風水,是依據易理布局,讓他的店鋪在選址、店內陳設等方麵順應自然規律和五行生克原理。
這次情況有變,很可能是環境、時間等因素發生了變化。時間上的流轉會帶來不同的氣場;而環境方麵,哪怕是細微的改變,如店鋪內陳設變動,都可能打破原有的平衡,影響整體風水格局。
不過,《易經》的智慧博大精深,我們定能從中找到解決之道。”
宋悅興奮地說道:“那我們快去吧,正好可以看看師父如何運用《易經》幫他解決難題,我們也能跟著學習學習。”
於是,我們師徒三人即刻改變行程,朝著師父朋友的手工藝品店趕去。
一路上,師父向我們介紹著這位朋友的情況。他叫鄭德榮,為人忠厚老實,對手工藝品有著極高的熱情和天賦。
多年來,他憑借著精湛的技藝和誠信的經營,將店鋪發展得有聲有色,在洛陽當地頗有名氣。
抵達店鋪時,鄭德榮早已在門口焦急地等候。一見到師父,他趕忙迎了上來,緊緊握住師父的手,說道:“老夥計,可把你盼來了。你快幫我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實在是沒轍了。”
師父安慰道:“彆急,先帶我們四處看看。”鄭德榮帶著我們走進店鋪。店鋪的外觀頗具古韻,木質的門窗雕刻著精美的花紋,招牌高懸,隻是此刻店門略顯冷清,偶爾才有一兩個顧客匆匆走過。
走進店內,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琳琅滿目,有色彩斑斕的唐三彩,栩栩如生的泥人,還有巧奪天工的剪紙。
然而,本該忙碌的工匠工作區卻顯得格外安靜,隻有幾位老師傅在那裡有氣無力地坐著。
師父一邊仔細觀察著店內的布局,一邊詢問鄭德榮:“最近店裡有沒有發生什麼特彆的事情?比如店鋪周圍環境有沒有改變,或者店內有什麼大的變動?”
鄭德榮思索片刻後說道:“店鋪周圍好像沒什麼大的變化,就是前段時間,為了擴大展示空間,我把店內的一些陳列架重新擺放了一下,還在門口擺了一個大型的唐三彩擺件。”
師父微微點頭,繼續在店內踱步觀察。他注意到,重新擺放的陳列架似乎阻斷了原本順暢的氣流,而門口的唐三彩擺件雖然精美,但從風水角度看,其位置和造型可能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
這時,我走到一個唐三彩工藝品前,好奇地問鄭德榮:“鄭老板,我一直對唐三彩很感興趣,您能給我講講它的製作工藝嗎?”
鄭德榮雖然憂心店鋪的狀況,但還是耐心地介紹起來:“唐三彩的製作工藝可複雜了。
首先得選好合適的黏土,經過舂搗、淘洗等工序去除雜質,讓它變得細膩均勻。然後塑造出各種造型,像人物、動物這些,全靠師傅們的手藝。
造型做好後進行素燒,溫度得控製在10001100c左右,燒好後就該上釉了。
這釉料可是唐三彩色彩斑斕的關鍵,師傅們把含有銅、鐵、鈷、錳等金屬元素的礦物質調配好,塗在素胎上。
最後再進行釉燒,溫度在850950c,不同的金屬氧化物在高溫下發生化學反應,就呈現出了黃、綠、白、褐、藍、黑等各種絢麗的色彩。”
宋悅在一旁看著栩栩如生的泥人,也忍不住問道:“那泥人又是怎麼做的呢?感覺每個都像有生命一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鄭德榮笑了笑說:“泥人製作第一步是取土,一般選黏性強、細膩的泥土,經過晾曬、搗碎、過篩後,加水和成軟硬適中的泥團。
接著師傅們憑借精湛的技藝捏出大致的形狀,再用工具仔細雕琢細節,像人物的表情、服飾的褶皺,都得精雕細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