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新平聽到這個模式,腦子裡聯想出港城的模式。
九十年代港城就有這種配送外賣的模式,隻是那時候使用電話點餐,店內的夥計去配送。
現在改成互聯網點餐,更加稍微方便了,但沒想明白有什麼特殊。
要是這種模式可以賺錢,剛才九十年代經濟輝煌的時候,無數有想法的人,早就找到賺錢的點了。
如果彆人說這話題,可能他就打斷不聽了。
但是蘇易說,讓他耐著性子,繼續聽下去。
熊曉歌也有點迷茫,這似乎沒有什麼好玩的點啊。
“所以我有個想法,把其他的快餐或飯館也接入我們的外賣平台,不隻是服務蘇伊士。”
“例如把我們現在飯館接入平台後,我們中午如果在辦公室開會,無法出來吃飯。”
“就可以通過外賣的網站,直接選購這個飯店的菜品,有外賣員配送到我們公司。”
“而我們隻要多付出35元的快餐配送成本,當然平台推廣期,我們可以免費配送,這部分成本我們平台支出!”
“對於飯館來說,用戶來飯館吃飯,還要占用餐桌,飯店的收入和餐桌的數量及翻座率有很大關係。”
“我們的外賣網,用戶選購外賣,不用占他們飯店內的餐桌,又可以增加銷售量,完全是額外的收獲!”
“這種模式可以給用戶帶來極大便利的方式,重要的是,餐飲是強需求,到了吃飯點,自己不願意做,又不願意出門,就會打開我們網站。”
“當網站有了持續穩定的用戶,我相信兩位能明白價值。”
蘇易說完看向兩位。
此時的互聯網早就進入用戶為王的時代。
當年有互聯網公司端著幾百萬用戶,賺不到錢,找彆人投資,人家看不上,那個時代用戶不值錢。
現在的互聯網,有用戶就有一切。
不做任何事情,隻做廣告就能有無數的收入。
甘新平聽完,突然被這種奇思妙想震撼到了。
還可以這麼玩嗎?
按照蘇易說的,的確有的賺。
他在港城是經常點外賣的人。
有很大的弊端就是隻能點自己知道的店,因為你沒有電話聯係不上對方。
按照蘇易說的,那附近所有的店都看的到,那就都能夠點餐。
光這點上,就會有很多用戶去使用。
而且他深有體會,隻要用過外賣的人,大部分都很難拒絕它的便利性。
隻要忙起來,肯定是點外賣。
而且很多飯店很喜歡這種方式,專門配置了外賣員。
這種方式可以大大增加飯店的收入。
按照蘇易說的,外賣員都不用飯館配置,外賣網配套公司招聘好。
用戶點外賣的配送費都是用戶出,飯店連外賣員的成本投入都少了。
對於飯館來說是百利無一害。
對於用戶來說,方便的很,隻是多35元快遞費,但平台活動時候免費,更吸引用戶。
對於網站平台來說,可以吸引無數用戶。
對配送員來說,有工作,有提成。
等於四方得益,這想法真是太好。
想到這裡看向蘇易道:
“這個想法太棒了,彆的不說,就光港城,隻要有這個平台,那些飯店肯定都會入駐。”
熊曉歌聽到蘇易說的,挺有道理。
邏輯清晰,商業模式簡單明了,重要的是可以吸引持續穩定的用戶。
這點在互聯網就很關鍵,就算三大門戶,用戶一天能打開一次就不錯了。
外賣,一日三餐,還有夜宵,都是用戶的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