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江口商業圈。
春節過了十五,繁榮的江口商業圈依舊是人潮湧動。
人流量雖然不低,但和五年前的人擠人的場景還是差遠了。
隨處可聽到楚省各地市不同的方言。
楚省的方言和南方的方言特性一樣,不同的縣之間方言差異都很大。
冬季的太陽下山較之夏天早很多,下午六點半,天色已經暗淡下來。
江口商業圈的人流量逐漸慢慢散去,路燈和市場的燈光逐漸亮起來。
不到半小時,商業圈展現出一種燈火通明的繁榮。
蘇易一行人,走在商業圈,看到一家熟悉的小餐館。
記得兩年前,康城第一家蘇伊士開業,蘇易和何華來江城談食材供應商,之後蘇易一個人來逛江口商業圈,在這個餐館吃麵碰到忘記包的楚振康。
“吳叔,我們就在這吃吧。”蘇易看著一臉嚴肅的吳鎮山笑著說道。
四人屬於微服式的出行。
按照四人約定,蘇易喊吳鎮山為吳叔,少了一個字,親切感馬上就湧上心頭。
蘇易看著吳鎮山點頭,直接走進麵前的小餐館。
“老板,四碗牛肉麵。”蘇易和吳鎮山麵對麵的坐在四人桌,對著後廚喊道。
此時剛到晚上,小餐館裡麵還沒有客人。
“來了,稍等。”後廚傳來一聲粗獷的女聲。
這種小門店,基本都是夫妻店,一般是男主廚師,女主服務員兼配菜師兼保潔。
蘇易做餐飲之後,對餐飲業逐漸多了一絲了解。
夫妻店應該是小餐飲門店生存最久的門店。
很多中餐店,往往是那種不大不小的最容易倒閉,反而比較小或者比較大的容易生存。
小店多數是夫妻店,沒有其他成本,廚師就是自己,口味也能得到保證。
而且小店夫妻,多數是普通底層老百姓出身,沒有太大野心,也不敢隨便投資,所以很多人會發現,夫妻店一開十幾年的比比皆是。
大門店也不容易倒閉,不是說生意好,而是沒有點資金不敢動這個場麵開店。
而不大不小的門店容易倒閉,更多在於資金不雄厚,成本過高,扛不住多久。
不一會,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姐端出兩碗麵,看著蘇易四個人分開兩個桌子坐著。
四人雖然都穿的很普通,但總隱約感覺說話的年輕人那一桌的兩人更像主事的。
“先給他們拿桌上吧。”蘇易幫服務員大姐解圍說道。
“王哥,這家麵很好吃。”看著端過去的麵條,蘇易笑著對著另外一桌的中年男人王進年說道。
一分鐘之後,蘇易也吃上了久違的麵條。
不得不說,這家門店做的牛肉很好吃,屬於事先鹵好的牛肉。
很多時候,小門店的特色菜,是真的很有特色。
調味的水平,不輸於大飯店,更不輸於很多香精快餐的鮮味。
“老板,你家牛肉鹵的不錯。”蘇易回頭對著坐在收銀台的大姐說道。
“我家是祖傳的秘方,整個商圈沒有比我家牛肉更好吃的。”
“沒加香精什麼的吧。”
“絕對沒有,我們自己家孩子都吃這個。”
“你們這秘方賣嗎?”
“不賣的,我們就靠這個養家糊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