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風如水,從敞開的書房窗欞間潛入,帶著一絲涼意,卻吹不散蘇悅心頭的灼熱。
她指尖下的紅木匣,觸感溫潤,仿佛還殘留著母親的體溫。
匣內,那疊泛黃的紙頁靜靜躺著,每一張都散發著陳舊卻醇厚的歲月氣息。
這便是“春露茶單”。
上世紀九十年代,母親蘇晚憑借一己之力,與南洋七家聲名顯赫的老字號茶行簽下的盟約。
每一張茶單上,都用雋秀的鋼筆字清晰標注著:“隻供蘇家私藏,不入市”。
這曾是蘇家鼎盛時期的榮耀,亦是母親心血的結晶。
蘇悅的目光沒有停留在那些顯赫的茶行名號上,而是被一行毫不起眼的小字死死吸住:“猛海古樹群,年采三百擔,水路經檳城轉滬。”
一瞬間,她的大腦仿佛一台超級計算機被瞬間激活。
文字不再是文字,而是在她腦海中迅速解構成一幅動態的、立體的三維圖譜。
從雲南猛海連綿起伏的原始山脈,到騾馬隊在崎嶇山路上的艱難跋涉,再到茶葉被裝上船,順著湄公河水路南下,抵達馬來西亞檳城的港口,最後經過轉運,橫跨南中國海,抵達繁華的滬市碼頭……一條完整、隱秘且高效的物流鏈條,在她眼前清晰展開,每一個節點,每一個中轉,都精確無比。
她的瞳孔驟然收縮,心跳漏了一拍。
這哪裡是什麼茶單?
這分明是一張被精心偽裝過的藏寶圖!
一張通往失落的頂級茶源,並能輻射整個東南亞市場的商業帝國藍圖!
熱血湧上頭頂,蘇悅卻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她幾乎是衝到了電腦前,雙手在鍵盤上化作殘影,一連串複雜的指令輸入,瞬間侵入了東南亞農業地理信息數據庫。
憑借著腦中那近乎金手指般的分析能力,她將茶單上的地理坐標與實時衛星圖、土壤成分數據庫進行高速比對。
數據流如瀑布般在屏幕上刷新。
很快,一個驚人的結論呈現在眼前——那片曾在戰火中被認為徹底荒廢的古茶園,不僅沒有消亡,反而在數十年的休養生息中,悄然煥發出了驚人的生機。
最新的土壤檢測報告赫然顯示,該地塊的茶多酚、氨基酸等核心指標,竟比市麵上任何一款頂級普洱茶的原產地,平均高出整整百分之四十七!
這是一個足以顛覆整個高端茶葉市場的恐怖數據!
蘇悅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狂喜。
她知道,這張底牌,必須用在最關鍵的時刻,打動最關鍵的人。
次日,滬市最頂級的私人茶社“靜心齋”內,蘇悅親自為林仲山砌上了一壺茶。
茶湯呈琥珀色,清澈透亮,一股難以言喻的幽蘭之氣,混雜著山野的霸道,瞬間彌漫了整個茶室。
林仲山,華夏茶業協會的泰山北鬥,見過的名茶比許多人喝過的水都多。
他起初隻是應小輩之邀,神情頗為閒適地端起茶杯,輕輕啜了一口。
就是這一口。
茶湯入口的瞬間,林仲山渾濁的雙眼猛地睜大,精光爆射,握著茶杯的手甚至出現了不易察覺的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