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首先被試卷上寫的字感到震驚。
那紙麵上的字體顯得剛勁有力,而且排列整齊。
寫的字都是豎排,每行都有一定的規定。
這試卷上提出的看法特彆犀利,直指朝廷稅瑕疵。
特彆是稅收致命的弊病。
多少年來,朝廷都是按照老祖宗定下的規矩施行。
這一套方法經過實踐檢驗,是百試百靈的方法,為朝廷帶來了巨大的收入。
然而書生卻指出來,如果按照這種稅收方法,就會使國家越來越窮。
並且所有的稅收不按實際規矩來辦,比如某地發生的災害,稅收照收不誤。
然後朝廷在收到稅收後,根據實際情況再加以返還。
這種做法無異於雪上加霜,影響了救災的效果,拖延了救災的時間,讓萬民陷於饑渴之中。
特彆是官員的提拔,就是按各地的稅收高低來確定你的政績,這種方法是特彆錯誤的。
它最大的弊病,某些官員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不顧百姓的死活提高稅收。
升高之後就轉到另一個地方,擔任更高級的職務。
隨著官職提高,它的反作用就會越來越大。
這種官員管理的地區越來越大,所受害的民眾就越來越多。
書生提出來糾正的方法,像這種隻顧個人利益的害群之馬的官員,立即撤職查辦貶低到偏遠地區。
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由朝廷派出專門懂行的內行人,進行評估,然後確定稅收數目。
總的原則是儘量采用放水養魚的方法。
對那些特色的小作坊,還有收入高的作坊,適當減免稅收,鼓勵他們儘量的多發展。
對那些主動多交稅款的人,朝廷可以予以獎勵。
對有錢的富裕人家,凡是能獲得周圍百姓的口碑者,當地官府應該對他們進行表彰,鼓勵他們這種的善良行為。
突出者由朝廷親自贈送匾額,以鼓勵這種做法。
王爺看完全文後連連點頭,為書生這大膽的想法感到震驚。
“我以前一直認為,各地官員的稅收方法有所不妥,具體是什麼原因我也說不清楚。
這是考察官員是否有能力治理當地的政績的唯一標準。
沒想到卻有的人為了達到私利,不顧死活,增加稅之後,最後受禍害的是當地的百姓。
而這名提升的官員一走了之,不顧本地百姓的死活,給後任官員造成了障礙。
而剛到的新任官員官職太低了,又不敢奏本上報朝廷。
不甘於揭發這種剛剛提升的官員的弊病,造成了惡性的循環,長期下來朝廷的經濟必然崩潰。
這個事情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也就是說各地的稅收就按這書生說的建議。
成立以朝廷為主的稅收新的部門,我建議這個部門就起名叫養魚放水部門。
由這個書生親自擔任放水部門最高官員,由皇帝直接管理。
並且以朝廷的名義通知各地部門,來審核各地的稅收標準,並按此嚴格執行。”
皇帝也感到很興奮,直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