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壽深知,即便周泰沒有實戰經驗,但五萬大軍的實力擺在那裡,不可小覷。
樊硯點了點頭,目光望向城牆外,思索片刻後說道:“曹老弟,這周泰急於立功,必定求勝心切,咱們正好可以利用他這一點,設下埋伏,打他個措手不及。”
樊硯眼中閃過一絲智慧的光芒,已然有了主意。
曹壽點頭,說道:“不瞞大哥,我正有此意。”
兩人相視一笑,心意相通。
說罷,曹壽令人拿來地圖。
他將地圖平鋪在桌上,手指在周泰大軍的行軍路線上緩緩劃過,對身旁的樊硯和劉子光說道:“大哥,劉統領,周泰如此急於趕路,目的肯定是為了能儘快拿下崇安城。
從安陵城到我們崇安城,隻有兩條路。
你們看,這條是官道,官道雖然平坦,但路途遙遠。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小道,小道雖然狹窄,需要翻越山穀,但卻可以比走官道早到兩個時辰。
所以,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周泰必定會選擇走小道。”
曹壽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信服。
二人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認同。
劉子光目光堅定地說道:“曹國公,您有何打算?”
劉子光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曹壽的計劃。
曹壽微微一笑,指著地圖上小道附近的一處山穀說道:“此山穀地勢險要,兩側山峰陡峭,是個設伏的絕佳地點。
我們可以在山穀兩側多放置滾木礌石。待敵軍進入山穀後,先以巨石切斷他們的後路,讓他們進退兩難。
隨即,兩側伏兵萬箭齊發,定能讓周泰的大軍陷入大亂。”
曹壽的計劃十分周密,仿佛已經看到了周泰大軍被困山穀的狼狽模樣。
樊硯點頭稱讚道:“此計甚妙,周泰一心求勝,必定不會想到我們在此設伏。
隻是,這伏兵安排多少為宜呢?”
樊硯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曹壽沉思片刻,說道:“這兩側山穀,植被稀疏,不易藏身,人多了恐怕容易暴露。
可挑選兩千精銳士卒,埋伏於此。
這兩千人要分成兩隊,一隊負責滾木礌石,一隊負責射箭。
不過,僅此一役,最多也就殺敵五六千。
但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要在崇安城外,將他們徹底剿滅。”
曹壽考慮得十分周全,不僅想到了設伏的細節,還明確了最終的戰略目標。
話音剛落,劉子光便提出疑問:“曹國公,可這周泰倘若受了埋伏之後,他的反應不應該是撤退嗎?
又怎麼可能會往崇安城的方向前去呢?”
曹壽哈哈大笑,說道:“劉統領,你可彆忘了,我們崇安城對外宣稱可是隻有‘三千兵甲’呀!
這周泰自恃聰明,必然會以為,我們出兵在這裡設伏,那崇安城必定空虛。
所以,他必定會拚儘全力衝出埋伏圈,往崇安城而來,企圖一舉拿下崇安城,這樣不就能將我和公主擒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