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他們!我們非常感謝他們的慷慨和多蘭先生的好意!”
“但是!”
“主場館,我們按照原價租用!不需要任何優惠!”
“這個人情,我們不能接!”
……
與此同時,遙遠的華國。
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國家隊集訓基地,此刻正籠罩在一片相對寧靜的氛圍中。
剛剛結束了一係列海外拉練比賽的華國男籃,已經回到了這裡,開始了奧運會前最後的備戰衝刺。
那一趟海外之行,從戰績上來說,堪稱慘淡——麵對歐美強隊,熱身賽一場未勝,全敗收場。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連敗似乎並沒有給球隊帶來太多的陰霾。
或許是早已習慣了與世界強隊的差距,又或許是教練組有意地淡化了勝負,更專注於磨合陣容和演練戰術。
總之,傍晚時分,當白天的喧囂訓練結束後,基地裡的氣氛,反而顯得有些輕鬆。
結束了晚餐,球員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有的在活動室打著牌,有的在宿舍裡看著電視或者玩著手機,訓練的疲憊被暫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所衝淡。
然而,在這片看似輕鬆的氛圍中,卻有一個年輕的身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郭艾侖。
這位年僅19歲,剛剛從國青隊破格提拔上來的控球後衛,此刻正獨自一人待在自己的宿舍裡。
房間不大,陳設簡單,典型的運動員宿舍。
他沒有開燈,隻是借著窗外透進來的微弱光線,仰麵躺在自己那張單人床上。
雙眼睜著,卻毫無焦距,直愣愣地盯著天花板,整個人仿佛被抽空了一般,顯得有些出神。
他的腦海裡,一遍又一遍地回放著過去幾周在海外拉練比賽中的片段。
作為球隊裡最年輕的新人,他得到的上場時間本就有限,每場比賽,大概也就十分鐘不到,更多的是扮演一個“感受氣氛”、“接受鍛煉”的角色。
但就是這短短的出場時間,卻讓他無比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與世界頂級水平之間的巨大鴻溝。
在國內青年隊的賽場上,他引以為傲的速度、犀利的突破,總能輕易撕開對手的防線。
可到了國際賽場,麵對那些經驗豐富、身體強壯的成年隊後衛,他的突破屢屢受阻,身體對抗下動作變形,甚至連球都很難穩穩護住。
以往輕鬆的上籃,現在變得異常艱難。
數據更是慘不忍睹,場均得分,也就那麼可憐的兩三分,失誤倒是不少。
這種強烈的落差感,像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
挫敗感、無力感,以及對自己能力的深深懷疑,如同潮水般將他淹沒。
他知道自己還年輕,還有很多東西要學,但這種被現實狠狠敲打的滋味,實在太不好受了。
宿舍外麵,隱約傳來隊友的說笑聲,更反襯出他此刻內心的沉重與迷茫。
他隻是躺著,一動不動,任由那些負麵情緒,在安靜的房間裡,無聲地蔓延。
時間不多了。
教練組已經明確,這幾天的訓練結束後,就要正式公布出征倫敦奧運會的最終12人大名單。
對於其他一些經驗豐富的老隊員來說,入選或許隻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對於他這個19歲、剛剛從青年隊提拔上來的菜鳥而言,每一天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他躺在床上,默默地在心裡盤算著。
控球後衛這個位置,競爭太激烈了。
劉偉,老隊長,經驗豐富,球隊的定海神針,地位穩固,肯定會去。
陳江化,速度奇快,國家隊的常客,突破能力在國內也是頂尖,入選的可能性也極大。
這兩個名額,基本是鐵打的。
剩下的,很可能就隻有一個名額了。
而跟他競爭這最後一個名額的……
郭艾侖的腦海中,浮現出另一個身影——趙麒麟。
一想到趙麒麟,郭艾侖的心情就更加複雜。
平心而論,就這次海外拉練的表現來看,趙麒麟打得比自己還要差。
自己好歹場均還能拿個兩三分,偶爾還能送出個助攻。
趙麒麟呢?上場時間跟自己差不多,甚至有時候比自己還長,但數據幾乎是零蛋,場均得分估計連1分都不到。
按理說,這種表現,根本不應該出現在國家隊的集訓名單裡,更彆說競爭奧運會的正式名額了。
但問題是……人家就是能上場,教練就是會給他機會。
為什麼?
郭艾侖當然知道。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郭艾侖才會如此焦慮。
如果純粹是憑實力競爭,他覺得自己就算表現不好,也不會比趙麒麟差。
但現在……摻雜了太多場外因素。
“唉……”郭艾侖忍不住歎了口氣。
不過,他心裡還是存著一絲僥幸。
畢竟是奧運會啊!四年一次!全世界都看著呢!
這麼重要的國際大賽,總該還是憑實力說話,選真正能打的人去吧?
應該……會的吧?
想到“實力”這兩個字,郭艾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又浮現出了另一個人的身影。
那個隻在青年隊短暫交手過一次,卻給他留下了“驚鴻一瞥”般深刻印象的家夥——
呂喆。
喜歡國青不要我?nba搶著要!請大家收藏:()國青不要我?nba搶著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