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思緒仿佛回到了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
“13年亞錦賽之後,我們士氣正盛。”
“到了14年,西班牙男籃世界杯,那是一次絕佳的機會。”
呂喆的嘴角勾起一抹回憶的弧度,既有自豪,也有一絲苦澀。
“那年的美國隊,有些輕敵了,派出的陣容星光黯淡。”
“而我們,一群餓狼,在我的帶領下,橫衝直撞。”
“郭艾侖、丁彥宇航、周奇……那幫小子雖然還嫩,但一個個都憋著一股勁。”
“我告訴他們,防守交給我來指揮,進攻端,把球給我,然後跑起來就行。”
“那屆世界杯,我打得大概是職業生涯裡最‘獨’的一次,場均出手接近四十次,砍個五六十分都是家常便飯。”
他輕笑了一聲,“沒辦法,必須這麼打。最終,我們竟然真的……奪冠了。”
世界杯冠軍!
這個在華國籃球曆史上想都不敢想的榮譽,就這樣被呂喆硬生生奪了回來。
“那時候,”呂喆的眼神有些迷離,“我真的以為,奧運金牌已經是囊中之物了。”
“那種意氣風發的感覺……覺得整個世界都在我腳下。”
……
事實也確實如此。
14年世界杯奪冠後,呂喆在華國的聲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電視裡鋪天蓋地都是他的新聞和集錦,各種綜藝節目、商業代言的邀請函像雪片一樣飛向他的經紀人江成傑。
最後,不堪其擾的呂喆推掉了幾乎所有活動,隻接受了華國體育電視台的一個深度專訪。
他自己雖然不怎麼看社交媒體,但心裡比誰都清楚。
那個時候,他就是華國體育界無可爭議的第一人,是所有球迷眼中的“救世主”。
整個華國男籃的體係,也在他的影響下飛速進步。
年輕球員們被他帶得心氣極高,戰術體係日益完善,15年的世界杯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所有人都覺得,2016年的裡約,將是華國籃球登頂世界的加冕典禮。
“但,奧運會畢竟不一樣。”呂喆的語氣沉了下來。
“最大的問題,還是美國男籃。他們在奧運會上,是不會掉以輕心的。”
“16年在裡約,我們打得很好,曆史性地殺進了四強。這在過去,是能讓全國球迷放鞭炮慶祝的成績。”
呂喆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無奈的笑容。
“但那個時候,已經沒人滿足於四強了。”
“球迷們的胃口被我喂刁了,他們每天在網上討論的,都是我們半決賽怎麼打美國,決賽怎麼打西班牙。”
“甚至……”他頓了頓,似乎在回憶某個具體的場景,“籃協的秘書長,在奧運會期間,親自給我打了至少三四次電話。”
邁克爾能想象到電話那頭的情景。
“他說話很有技巧,”呂喆模仿著那位領導的語氣,“‘小呂啊,打得非常好!全國人民都為你們驕傲!後麵彆有壓力,放開打就行!’……”
“然後話鋒一轉,‘不過呢,咱們這次機會千載難逢,一定要抓住啊!’”
呂喆搖了搖頭。
“我當時就明白了。是我自己,用一個世界杯冠軍,把所有人的期待值,無論是球迷還是籃協,都拉到了一個不切實際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