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是王赫教練嗎?這裡是華國籃協……”
他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遇到了騙子,差點就要掛斷。
國家隊主教練?
開什麼國際玩笑。
他一個毫無資曆、毫無背景、甚至連hba一線隊都沒執教過的青訓教練,怎麼可能被這種餡餅砸中?
後來,他才打聽到真相。
因為那個被封殺、卻在nba成為傳說的男人要回來了。
而華國籃協的秘書長,為了討好這位籃球世界的君王,特意找了他這麼一個履曆淺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年輕人。
目的不言而喻——當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把戰術板和指揮權,完全交給呂喆。
王赫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在國家隊集訓中心第一次見到呂喆時的場景。
他緊張得手心冒汗,腦子裡全是外界傳言裡那個霸道、孤僻、視隊友為無物的形象。
現在回想起來,隻覺得可笑。
二十年過去了,呂喆還是那個呂喆。
嚴格、自律、對勝利的渴望深入骨髓。
但他對人,卻坦率得像一杯白水,真誠得不帶一絲雜質。
王赫的思緒被拉回到近一些的過去。
2020年東京奧運會,他們一路殺進決賽,最終卻憾負於美國隊。
那塊銀牌,在外界看來,本是曆史性的突破,但在國內鋪天蓋地的輿論攻擊下,卻成了一塊恥辱的烙印。
“為什麼不能贏?”
“有呂喆還拿不到金牌,就是教練的無能!”
那些刺耳的聲音,最終壓垮了他。
奧運會後,他主動請辭,覺得自己確實還不夠格。
他去了歐洲,去了美國,在不同的聯賽裡學習,在nba球隊裡當過最底層的錄像分析師,也當過助理教練。
他拚了命地汲取著養分,想要追上那個男人的腳步。vp獎杯堆砌而成的神山麵前,渺小得如同一粒塵埃。
而現在,2032年,他又回來了。
彈指一揮間,恍如隔世。
能在這最後一舞中再次與他並肩,是何等的榮幸。
“王指導,想什麼呢?”
一個沉穩的聲音在身邊響起,將王赫從回憶中拽了出來。
呂喆不知何時已經走了進來,隨手拉過一張椅子,就坐在了他旁邊。
他穿著國家隊的訓練服,眼神平靜,看不出絲毫大戰將至的緊張。
“喆哥。”王赫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這個稱呼,二十年來從未變過,“沒……沒什麼,就是有點感慨。”
“感慨?”呂喆笑了笑,“是在感慨我們第一次搭檔,就把塞爾維亞給打懵了那場?”
王赫也跟著笑了起來,緊繃的神經鬆弛了不少:
“是啊,不止那場。還有斯坦科維奇杯,連贏阿根廷和澳大利亞,那時候我就覺得,天要變了。”
“更彆提14年世界杯,咱們居然……居然拿了冠軍。”
那一年,美國隊派出的陣容星光黯淡,華國男籃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創造了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