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你要是去找個工人,找個翻譯,找個文員,這些都是一句話的事情。
在報紙上刊登一下招聘廣告就會有一群人過來應聘。
但是醫生護士這樣的職業,你就算報下一家報紙的頭版頭條都不一定有人過來應聘。
原因很簡單,現在上海的醫護人員實在是太緊缺了。
現在整個上海一共才一百多家大大小小的醫院診所,其中還包括牙科診所。
原本上海有好幾所醫學院校,每年加起來能夠培養的醫學生超過一百位。
但是好景不長,其中培養醫學生的大戶中央大學醫學院整體搬遷到南京,於是乎整個上海現在一年能夠培養的醫學生就這樣跌到五十不到的人數。
培養醫學生本來就是一件難事,成本很高,對於學生的要求也很高。
五十位畢業生能留在上海的不過十幾個人,因為他們不管在哪裡都能找到好工作,不管在哪裡都是座上賓。
陳知文知道現在他是找不到合適的護士還有助理的,於是將目光放在那些還沒有畢業的學生身上。
陳知文是懂壓榨學生的,他打算給學生一點點補貼,美其名曰勤工儉學。
因為是給自己當助理當護士,所以還是實習。
不過他的美夢到此結束,因為接下來就要麵臨招攬學生這個難題。
他本來以為這是一件難事,但是沒想到學生們對於陳知文這個已經在《柳葉刀》上發表論文的老師很感興趣。
其中一些很有頭腦的學生已經開始了解陳知文開創的幼兒腫瘤這個細分領域。
文華大學醫學院學生宿舍。
這是一間兩人宿舍,左邊的床鋪主人名叫林向東。右邊的床鋪主人名叫劉金銘。
這是一個晚上,兩人躺在床上聊天。
文華大學雖然豪橫,但是也沒有那個實力給學生宿舍全天通電。
晚上十一點準時熄燈。
但是作為年輕人精力旺盛,十一點看似很晚但是總是睡不著。
“你以後打算選擇哪個領域?”劉金銘側頭問道。
“我啊,我打算選擇那個新來的老師。”林向東說道。
“你怎麼選擇那個年輕的老師,而且幼兒腫瘤這個領域真的值得我們去深入地研究嗎?”劉金銘對於林向東的選擇表示懷疑。
在他看來,幼兒腫瘤這個領域實在是太小了,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並沒有多大的幫助,他想去選擇胸外科,這樣自己以後能做的手術會多一些。
但是林向東的想法和劉金銘的恰恰相反。
他認為作為醫生,手藝在精不在多。
喜歡抗日:民國大醫生請大家收藏:()抗日:民國大醫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