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文在這裡很快就遇到一單生意。
這個生意就是自己研究所內的。
陳知文的研究所現在雖然已經有很多的研究人員,但是現在隻有兩個領導。
一個是所長大人,另一個就是陳知文。
所長大人不管事,所以所有的事情都落到陳知文的頭上。
雖然陳知文找了兩個秘書,但是他知道這樣下去是絕對不行的,他需要將研究所的框架給填充起來。
當他將消息下發給研究所的下屬之後,大家對這些位置都非常關注。
因為雖然位置不少,但是研究所內的人也不少。
陳知文本來以為這日軍內部的軍官應該會要點臉麵,結果沒想到在消息發出去之後的那個晚上。就有好多人找上來。
其中有一位少佐,他的要求不高,就是想往上晉升一級就行。
這位少佐也是名校出身,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名叫春淺。
他絕對是個老人,大學畢業之後就參軍,參軍之後二十三歲就被授予少尉,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但是他很倒黴地去了鬆井部隊。
原本以為在鬆井部隊他可以保持上升的勢頭。
但是奈何自己遇到了鬆井三郎這個家夥,所以在部隊的這麼多年,他隻成了上尉。
要不是因為來到研究所,他現在連少佐都不是。
春淺原本已經開始擺爛了,但是當他知道陳知文將會開展競聘之後,他內心的小火苗又開始燃燒。
為什麼我不能成為那個人,為什麼我不能參加競選。
他知道陳知文的習慣,這次競聘,肯定不僅僅看這個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忠誠。
為了在陳知文麵前表現自己的忠誠,春淺可謂是傾家蕩產。
在給陳知文多少忠誠這件事上,春淺犯了難。
自己本來花錢就是大手大腳的,這些年的錢都在休假的時候花出去了,他本人就是個窮光蛋。
要是彆人還能向家裡要錢,但是春淺這個倒黴蛋,家裡為了支撐他上學早就花光了積蓄。
他的父母隻是普通的農民,平日裡做點小生意來補貼家用。
春淺的父母最高興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兒子考上了東大,而且還進入軍隊成為有前途的軍官。
他們不要春淺寄錢回去,隻要求春淺平時對自己好一點。
在走投無路之下,他已經打算放棄晉升。
但是他不願意,這樣的機會實在是難得。
日軍的位置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很難出現這樣的場景,那麼多的位置等大家去競爭。
春淺知道,如果自己這次不能把握住機會,那以後也很難有這樣的機會了。
這時候,他突然靈機一動。
為什麼不能賒賬。
這可真是一個好辦法。
所以他找了個機會去陳知文的辦公室。
陳知文很愉快,他知道春淺來自己的辦公室不會是彆的事,隻會和晉升有關。
陳知文已經打算好了。
他決定這次的晉升不僅僅看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忠誠程度。
隻有忠誠的人才能勝任這些位置。
而忠誠和給他的感謝費是成正比的。
給的錢越多就越忠誠,當然,給錢少也不意味他就把錢打水漂了。
為了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陳知文創新性地提出了預付忠誠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