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導致了陳知文現在的猶豫。
陳知文現在能去給病人的血管進行清理,但是這畢竟是另一個風險比較高的手術。
當病人的家屬在看到他從手術室裡出來之後,還以為發生了什麼意外。
病人的妻子很是興奮。
“醫生,是不是他發生了什麼意外?”
但是陳知文的回答並不讓他感到滿意。
“哦,您的先生現在情況還是很穩定的,隻是我在對他的情況進行檢查的時候,發現了一些其他的症狀。他不僅有腦瘤,還有動脈硬化。”
“這會對他的身體產生什麼影響嗎?”
病人的妻子擔心的問道。
“這確實會有很大的影響。”陳知文耐心的去做了解釋。
“新發現的他血管的病變實際上同樣會影響他的健康安全。”
陳知文對這個病變進行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如果將病人的血管當成一個水管,那這個動脈硬化就是水管中出現了淤堵。如果不能及時的去進行清理,那淤堵的範圍就會越來越大,水流不出去就會選擇其他的出路,就會讓水管爆裂。”
陳知文的比喻很形象。
“現在您的先生就是這個情況,我想將他的硬化部分疏通一下,這樣將會降低他以後腦溢血的發生幾率。”
“那這個手術有風險嗎?”
病人的妻子非常關心這個問題。
“隻要是手術,就一定會存在風險,而且這個還是腦部的手術,出現風險的概率就更大了。”
陳知文不會去掩飾風險。
雖然說他做手術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失敗過,但是他對做手術永遠都懷著一顆謹慎能到心。
雖然說在他看來這個手術其實還是相對簡單的,但是他同樣明白人體是複雜的。
自己現在隻是用眼睛去觀察,在自己沒有觀察到的地方,說不定還會有更多的隱患存在。
這台手術同樣是一台示範手術,有大量的醫生在旁邊進行觀察,手術室內陳知文的手術助理也都是由有豐富經驗的醫生來擔任的。
在得知陳知文想要增加手術環節之後,有醫生提出了意見。
“按照您的說法,這個手術實際上是可以不做的,那您為什麼一定要在現在兩台手術一起完成呢?”
現在的醫學界思想確實還是比較保守的。
當然,陳知文也不是要讓他們效仿自己的舉動。
“當然,首先是因為我對我自己的技術還是比較放心的,其次還是病人的身體情況可能不支持以後的二次開刀。”
陳知文其實也不想去給他做第二種手術。
但是在評估完病人的情況之後,他發現病人的血管堵塞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再結合病人的身材,陳知文能確定一件事,要是不借這個機會給病人做手術,那他未來三年之內發生腦溢血的幾率將會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到時候他可就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