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的邀請是不容自己拒絕的,但是自己好像身體還沒有恢複。
雖然說手術是完成了,但是自己這段時間可是連煙都不敢抽,生怕會給傷口帶來任何的影響。
在谘詢了陳知文之後,親王還是將陳知文帶上,讓他在宴會上控製一下自己的行動。
於是親王是帶著陳知文一起去參加宴會的。
這場宴會是不公開的,除了親王還有富蘭克林,就隻有陳知文還有兩位富蘭克林的親信。
這是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在宴會開始之前,要介紹一下雙方的身份。
富蘭克林介紹了自己的兩位親信,其中一位是財長,另一位是美國央行的行長。
之所以帶這兩位,富蘭克林主要還是希望表現出自己對日本方麵的關注,希望加大在經濟領域的合作。
通過這次貿易,富蘭克林覺得自己是讓日本方麵貸款更多的錢的。
日本人沒帶夠錢,所以他買東西的時候還有點束手束腳,那自己完全可以多借點錢給他們,讓他們去采購物資。
這是這個央行行長的想法,這個想法是非常符合富蘭克林的想法的。
因為這是一個雙方都可以獲得好處的方案。
錢是要流動的,而銀行就在金融環境中起到一個推進器的作用。
現在美國的金融大蕭條,歸根結底還是金融環境喪失活力導致的。
金融失去了活力,持有金錢的人在金融市場中看不到盈利的機會,所以對市場就持有非常謹慎的態度。
而日本就是很好的活力來源。
因為日本方麵現在對物資有很大需求,而美國就正好是東西賣不出去。
富蘭克林認為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日本不管缺什麼,都直接來找美國,這樣日本將會直接被美國經濟征服。
但是日本方麵明顯是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
戰爭是為了什麼?
戰爭就是為了獲得利潤。
如果不管什麼物資都從美國購買,看起來好像自己是省心了。
因為美國方麵很大方的表示,不管日本想要借多少錢,美國都能借,隻要日本政府能保證,所有的錢東亞會用來采購美國的商品。
如果日本真的答應下來,那未來的戰爭應該也就沒有後顧之憂的,不管需要多少物資,直接一個字買,連錢都不用準備隻要用自己未來的收益進行抵押就行。
但是日本方麵明顯也是知道這樣做的後果。
萬事靠美國,最終的下場就是這場仗不是日本為了自己打的,而是變成為美國打的。
因為所有的犧牲,所有的戰利品,都將會變成付給美國的利息。
這樣下去,日本隻能得到一個附屬地位。
所以富蘭克林的幻想終究是要落空的。
宴會在親王介紹完陳知文之後就算是開始了。
親王介紹道,“這是我的秘書,同時也是我們日本最頂尖的醫生,中村知文。”
對麵的人對陳知文都是另眼相看。
富蘭克林對陳知文是最感興趣的。
他對陳知文很感興趣,在宴會上不經意的問道,“中村先生認為未來小兒麻痹症是否能被攻克?”
對自己在壯年的時候得上小兒麻痹症這件事,富蘭克林一直都是非常遺憾的。
喜歡抗日:民國大醫生請大家收藏:()抗日:民國大醫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