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的士兵之間經常發生這樣那樣的傳染病,這都是需要研究所去進行控製的。
陳知文現在在外麵已經接近四個月了,更關鍵的是他發電報回來,說自己在這邊有任務,需要再待至少三個月的時間。
半年多的時間不在崗位上,這絕對是不行的。
因為陳知文不在崗的時間都是有人在進行記錄,半年的時間不在自己應該在的崗位上,這就要求所長大人對陳知文的職位重新做出調整。
所長大人自然是不願意的,但是他還是讓陳知文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究竟應該是怎麼樣的。
陳知文隻用了一秒鐘的時間就考慮出了結果。
現在的研究所已經被封榨乾油水了,所以陳知文自己也對研究所不再感興趣。
畢竟這裡確實不是咱們熱門的單位。
但是在走之前,陳知文還是要將研究所裡的人才進行一波搜刮。
之前要建立罐頭生產公司的時候,陳知文就從研究所請了好多以前學化學的研究員,希望他們投身於食品化學的研究中,更好的去造福全體士兵。
在陳知文的建議下,好多人都願意去陳知文的公司,雖然這就要求他們從軍人變成百姓。
在軍隊中,這些理工科的人才確實難以得到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
就像這些學習化學的,之前在石井部隊,研究的都是化學毒氣,在陳知文的研究所,雖然說不研究毒氣了,但是也隻是借助實驗室的環境去做一些簡單的分析。
這對他們來說絕對是大材小用的。
但是這已經是物儘其用了。
軍隊中其實根本就不需要這樣的人才,隻要有會打仗的人進行。
陳知文給他們發了一份電報,確定會給他們豐厚的工資待遇之後,大家也就願意去陳知文的公司去擔任研發人員。
主要就是研究一種東西,如何讓彆的肉有牛肉味道和口感。
這時候不存在什麼科技與狠活的說法,也不存在什麼食品安全。
大家都隻知道一件事,飯都要沒得吃了,吃點不健康的東西又算得了什麼。
陳知文給這些學化學的研發人員開了一個讓他們非常心動的待遇,一個月可以得到三百塊錢以上的收入,而且平時還有各種福利。
最能打動這些人的還是能回到本土去工作。
現在陳知文可以說是已經將研究所給榨光了。
要知道研究所裡的成員好多人都剛還完陳知文的貸款,現在正處於最窘迫的時候,這是金錢上的榨光。
而陳知文將研究化學的都帶走了,這是人才上的榨乾。
雙管齊下,現在的研究所,人心已經亂了。
領導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出現了,還有好多人甚至已經離開直接退役了。
這樣下去研究所是否還能得到關注,這個研究所又是否可以繼續存在下去?
有眼力見的都已經去尋找新出路了。
喜歡抗日:民國大醫生請大家收藏:()抗日:民國大醫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