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些經受實驗的動物都表現出同樣的狀況,那就是動作呆板。
陳知文沒有說明自己判斷出來的東西,隻是在論文中簡單的質疑了一下,認為腦前葉切除手術現在還不成熟,大家對這個手術還要慎重一點。
而且他在論文中也說明了自己發現的亂象,一些普通的醫生居然也開始做這種手術,而且好多所謂的醫生在沒有醫師資格證的情況下,去接受了這個手術的培訓。
就這樣的水平居然也能讓他去做顱腦領域的手術,陳知文在論文中對這樣的現象表示了懷疑。
論文很快就發表出來,這次的論文同樣在美國醫學界得到了轟動。
好多對腦前葉進行過研究的醫學家也同樣表示了自己的疑問,認為現在的腦前葉手術還沒有達到能推廣出去的程度。
如果是其他的醫生在公開質疑,那推廣這個手術的自然不用擔心,因為他們並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但是麵對陳知文的質疑,他們有些無語。
一位醫生特意發電報給陳知文,希望陳知文能明白腦前葉切除手術是顱腦手術的起點,你作為研究腦科的應該和我們站在一個戰線,大家都要為腦科的發展做出貢獻。
在電報中,這位醫生講述了自己學習腦前葉切除手術的成果,並且對陳知文表示道,“現在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是越來越多了,不管是家長還是病人自己都認為腦前葉切除手術可以改變他們的人生。”
在他的話中,腦前葉切除手術是一種偉大的手術,希望陳知文能對這個手術進行更多的了解。
顯然大家現在對於人的認識還不夠,這需要陳知文對他們進行更多的指導。
於是陳知文給這個醫生回了一封信。
在信中,陳知文問道,“您認為一個人的根本是什麼?難道隻要能喘氣就行了嗎?在我看來,這些接受了手術的病人,他們不是康複了,而是直接剝奪了他們去感受世界的能力。”
他不知道自己的回複是否能改變對方的態度,但是陳知文知道自己需要這樣去做。
對麵的醫藥聯合體並沒有對陳知文進行打擊。
因為他們是精明的商人,明白任何東西都會有反對者,隻有在衝突中,腦前葉切除手術的名聲才能傳播開來。
他們希望借助這場爭論讓這個手術獲得更多的支持,然後自己就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利潤。
而且醫學界最不缺的就是反對意見,如果就因為彆人反對自己就用粗魯的手段讓他閉嘴,未來的醫學還怎麼去發展呢?
所以對麵的醫藥聯合體推波助瀾,讓醫學界以外的人也了解到事情的原由。
在他們的幫助下,腦前葉切除手術是否存在危害這個命題變成了更加詩意的爭論。
“對一個人來說,到底是物質最重要還是精神最重要,到底是能吃能喝還活著比較好還是患有精神病比較好。”
一時間,這居然成為了現在新聞界的一個熱點問題。
連富蘭克林都知道了發生的這件事情。
對於陳知文,富蘭克林希望他不要和對麵的醫藥聯合體發生衝突。
如果陳知文失敗了,那自己以後怎麼辦?
要知道陳知文算是富蘭克林生命的保障,自己的身體隻有陳知文才有一絲希望能讓他好轉。